本书是《草业与生态环境建设丛书》中的一本。土地沙化及其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对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防沙治漠,恢复植被,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刻不容缓。本书在介绍我国沙地的分布、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沙地形成因素、沙地植被特征、沙地草场资源、沙地土壤微生物学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沙地植被恢复原理,并提出了沙地植被恢复改良技术、沙地人工草地建植与草田轮作技术、沙地灌丛建植技术、沙地苜蓿、沙打旺草地建植技术、沙障固沙技术、沙地鼠害防治措施、沙地生态草业发展技术和沙地草地合理利用技术等。本书可作为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和农牧业等科研、教学、生产人员的参考书及工具书,也可作为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的教材。[前言]生态恶化和人们对资源利用的矛盾使人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土地沙化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速沙地植被恢复与合理利用已刻不容缓。改善沙区生态状况,核心是恢复建设草地植被。草地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具有防止土壤侵蚀、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吸收和调节多种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草地也具有很高的经济服务功能,可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和旅游产品等,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因此,沙区草地在维护区域乃至全国生态平衡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水肥资源不足,草地承载力较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趋于干旱,人畜活动过度干扰,使沙质草地植被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给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危害。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稳定的植被类型。因此,决定了草地在我国沙地植被恢复重建中的主导地位,只有恢复建设好沙质草地植被,才能使沙区乃至全国生态状况得到改善,生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生态经济才能协调发展,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为了适应我国防治沙漠化工作发展和草业生产需要,满足各类生态治理工程和草业建设中对技术的要求,推进我国沙地草业发展,我们总结了20余年的草地科学研究成果,并查阅了大量文献,特编写了《沙地植被恢复与利用技术》一书。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以我们20余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集成、整合精炼而成。参编本书的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王宗礼、孙启忠、刘雅学、王育青、马志广、张志如,中国农业大学韩建国,内蒙古农业大学卫智军,内蒙古大学周延林、赵吉,内蒙古林业科学院阎德仁,内蒙古土地整理中心吴全,内蒙古林西县草原工作站赵淑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邢成)曾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948”项目“退化草地综合改良与草地建植配套技术(202099)”,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草地植被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4BA528B01)”、“优质苜蓿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配套及产业化开发(2002BA518A03)”、“华北农牧交错带草地畜牧业高效发展技术(960160104)”、“鄂尔多斯高原沙质灌木草地绒山羊试验区研究(8501103)”,农业部“七五”项目“退化草地改良技术试验”,内蒙古自治区“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不同类型天然放牧地合理利用研究(20010607)”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沙打旺草地衰退规律及其恢复技术”。本书着重介绍了我国沙地的分布、植被特征与微生物生态特性、沙地植被恢复原理与改良技术、人工草地建植与草田轮作技术、灌丛草地建植技术、苜蓿与沙打旺草地建植技术、沙障固沙技术、鼠害防治技术、沙地生态草业发展技术及沙质草地合理利用技术等。本书可作为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和农牧业等科研、教学、生产人员的参考书及工具书,也可作为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