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中医诊断学疑难解读

中医诊断学疑难解读

中医诊断学疑难解读

定 价:¥17.00

作 者: 庄泽澄、庄欣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医学

ISBN: 9787117069496 出版时间: 2005-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88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察疾病和辨识证候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由中医基础课向中医临床课过渡的一门桥梁课。它所论述的查病方法和辨证方法适用于中医临床各科,故为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其作用是其他中医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然而,目前一些中医诊断学教材所论述的内容与中医临床尚有一定的差距。余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81年起改做中医诊断教学工作,对此颇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在临床上遇到的诸多疾病的症状、体征,在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没有论及或论述颇为局限,而教材中论述的某些内容含糊或似是而非,与临床不符。特别是在脉诊和按诊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历届中医本科学生在毕业实习时,特别是在工作之后,对中医诊断学教材反馈的意见亦大抵如此。为此,我曾写过十余篇中医诊断学有关内容的文章,但收效甚微。在同事和学生的鼓励和督促下,遂萌生了写点什么的想法,并终成是书。《中医诊断学疑难解读》以中医诊断学五版和六版教材为蓝本。分为10章,即绪论、问诊、望诊、舌诊、闻诊、脉诊、按诊、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对其重点、难点、疑点共拟定150个题目,根据错者改之、缺者补之、疑难者解析之的原则进行编写。编写过程中,力求结合中医临床,运用中医理论对有关问题进行阐述。对那些西医已有论述而目前中医尚无相应的病名或证候名称以与对应的症状,本书仍采用西医的病名以供学者参考。本书可作为中医药院校中青年教师的参考教材,亦是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的学习参考书,更是广大青年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暂缺《中医诊断学疑难解读》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3 病、证、症的基本内涵及其关系
2 问诊
 2.1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辨析
 2.2 恶寒与畏寒之辨
 2.3 论寒热往来
 2.4 潮热的含义及各种潮热产生的机制
 2.5 微热的类型及产生机制
 2.6 辨汗求因
 2.7 辨痛求因
 2.8 机体不同部位疼痛病因概要
 2.9 眩晕及其病因辨析
 2.10 心悸及其病因辨析
 2.11 胁胀、脘痞辨析
 2.12 腹胀病因辨析
 2.13 身重与麻木辨析
 2.14 耳鸣、重听、耳聋病因辨析
 2.15 失眠与嗜睡辨析
 2.16 口渴欲饮与渴不多饮病因辨析
 2.17 食欲异常的临床意义
 2.18 便秘与泄泻病因辨析
 2.19 便质异常和排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
 2.20 尿量和尿次异常的临床意义
 2.21 排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
 2.22 月经病病因探析
3 望诊
 3.1 神与望神
 3.2 假神与重病好转之辨
 3.3 望色诊病的理论依据
 3.4 论面白的临床意义
 3.5 戴阳证病机辨析
 3.6 论面赤非独主热
 3.7 面黄辨析
 3.8 论白色、青色和黑色主病之异同
 3.9 望色十法与临床望色察病
 3.10 浅析坐卧异常姿态的临床意义
 3.11 论猝倒神昏的临床意义
 3.12 小儿囟门异常的临床意义
 3.13 五轮学说及其临床意义
 3.14 瞳孔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3.15 目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3.16 口形六态的临床意义
 3.17 咽喉色泽及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
4 舌诊
5 闻诊
6 脉诊
7 按诊
8 八纲辨证
9 气血津液辨证
10 脏腑辨证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