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8章。前半部分论述了鞍区的显微解剖,后半部分论述了鞍区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在鞍区的显微解剖部分,以鞍区的相关结构、蛛网膜下池及手术间隙为序,逐项系统地介绍了各结构的形态、血供、生理、重要毗邻关系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手术中的意义;强调解剖学变异在手术操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手术间隙等部分,针对手术入路中所关心的问题,提供具有实用意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乞同时,将这些解剖学知识应用于现代影像学的阅片之中,更有利于指导医师的临床实践。鞍区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部分,先介绍鞍区病变的症候学、常用人路的手术解剖和操作技术、围手术期评估、治疗思路及有关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再按照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海绵窦肿瘤、上斜坡肿瘤、动脉瘤、囊性病变、创伤性视神经病变及空蝶鞍等顺序,介绍相应的显微手术操作、内镜治疗和放射外科技术等,研究并探讨了解剖学结构在手术中的识别与处理等问题。本书文字简练,内容新颖,配有插图5OO余幅,供对照参考。它是神经外科医师、进修医师和研究生的良好工具书和参考书。也可供神经内科医师、耳鼻咽喉科医师、解剖学教师及大专院校医学生参考。本书前言鞍区位于颅底的深部,结构复杂,是中枢神经系统一些常见疾病的好发部位。该区的许多手术也属于神经外科的标志性技术操作,若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的神经缺损症状。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尤其是显微神经外科、内镜技术、介入神经外科和放射外科技术等的深入开展,需要临床医师重新认识鞍区的显微解剖,包括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和影像学解剖,让这些形态结构以新的姿态和视角为新技术服务。为此,本书主编以自己多年来有关的解剖与临床研究为基础,邀请国内一些很有学识和见地的专家、学者,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祈望编写一本集基础理论与临床技术于一体的参考书,以新颖和实用的面貌呈现给读者。本书的内容以编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主,同时吸收国内、外有关最新研究成果,既富有亲身实践的体会,又博采众家所长,推陈出新。但在文字风格和思维观点上,难免不尽相同,如对翼点人路及其改良技术的理解方面,尚各有千秋,编者对此在力求简练的基础上,保留了一些个人观点。由于本书的主线是鞍区的临床解剖及解剖在临床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医师增加手术解剖知识,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开展和不断完善,因此本书并不像教科书那样追求面面俱到,而是结合实际需要有侧重地展开论述。本书的编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反映了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如PET—CT的应用、神经导航技术、锁孑L手术人路、内镜技术等,并注意插图与文字的表达及效果。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恳请同道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再版时补充和修正。在本书的编写中,承蒙著名临床解剖学家、杰出的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并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还得到许多资深专家的热情鼓励和青年医师的无私协助;原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了部分标本照片。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谨以本书向钟世镇院士八十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