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为基础,以翔实的临床典型病例为依据,详细介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类、发生原因、监测方法和各种报表填写方法,药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和防治原则,以及发生在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精神、内分泌、代谢等系统和肾脏、血液、感染、肌肉、骨关节、口腔、眼、耳、皮肤等组织和器官的药源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常见致病药物、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书中特别介绍了中药不良反应的诊治,并针对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讨论,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本书适合临床各科医护人员及基层医师阅读参考。本书前言药物不良反应是由于用药引起的药物对人体的非期望性反应。药源性疾病通常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各种异常状态。药源性疾病是次生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药物数量的激增和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密切相关。几乎所有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其实就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转化到质变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近年来,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增高的趋势,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在我国,特别是近年的康泰克事件、拜斯亭事件、马兜铃酸事件等,更使人感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危害就在身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不断加大药品安全性管理的力度。卫生工作者是防治药源性疾病的主力军,理应学习和普及药源性疾病的知识,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大力倡导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预防药源性疾病,在当前医药事业迅速发展、新药开发如雨后春笋的形势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彻底根绝药源性疾病是不现实的,但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却是完全可以争取的。对药源性疾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则需要准确地诊断,及时、正确地处理,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这一点出发,本书以大量翔实病例“说事”,力求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说明药源性疾病的危害及其预防的重要性,希望有助于广大读者,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争强合理用药的意识。需要说明的是,编著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有限,加之现代医学对药源性疾病认识的局限性,对于书中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尚祈通道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本书参考借鉴的部分实例来源广泛,无法一一致谢,好在医学本来就是一项“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的事业。人民军医出版社的郭伟疆编辑是本书的策划和提议人,并在编写过程中给予编著者很多鼓励和建议,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