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重型肝炎治疗新技术

重型肝炎治疗新技术

重型肝炎治疗新技术

定 价:¥25.00

作 者: 周霞秋编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丛编项: 临床新技术著作系列
标 签: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1574282 出版时间: 2002-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丛书名: 临床新技术著作系列本书是介绍重型肝炎治疗为主的临床参考书,是国家级继续教育系列参考书之一。 全书分12章,介绍了肝功能衰竭,肝病的凝血障碍,肝肾综合征发生机制及处理,重型肝炎的抗感染,重型肝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概况,肝炎与肝移植,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前景,细胞凋亡与肝炎,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的新进展,乙型和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法进展等。 本书是在现代临床医学迅速发展,医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的形势下,由著名的上海瑞金医院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有学术特长的多位专家、教授编写而成。本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反映了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本专科以及相关学科工作的临床医师、研究生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重型肝炎治疗新技术》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肝功能衰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第四节 临床特点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影响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
...第2章 肝病的凝血障碍
......第一节 肝病的出血
......第二节 肝病并发DIC
......第三节 肝病与血栓形成
...第3章 重型肝炎并发症--肝肾综合征发生机制及处理
......第一节 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
......第五节 肝移植
...第4章 重型肝炎的抗感染
......第一节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防治
......第二节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第三节 泌尿道感染的治疗
......第四节 肠道感染的治疗
......第五节 胆道感染的治疗
......第六节 内脏真菌感染的治疗
...第5章 重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学
...第6章 慢性重型肝炎研究进展
......第一节 慢性重型肝炎分类的演变与内涵
......第二节 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第三节 慢性重型肝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第四节 慢性重型肝炎腹水治疗
...第7章 肝纤维化概况
......第一节 肝细胞外基质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的来源
......第三节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调节
......第四节 关于胶原降解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第五节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
......第六节 肝纤维化的治疗
...第8章 肝炎与肝移植
......第一节 肝移植的发展
......第二节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移植
......第三节 慢性丙型肝炎与肝移植
......第四节 暴发性肝炎与肝移植
...第9章 肝病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第一节 肝病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肝病基因治疗的方法
......第三节 肝病基因治疗的应用情况
......第四节 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10章 肝细胞凋亡与肝炎
......第一节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区别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诱发因素
......第三节 细胞凋亡机制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细胞凋亡
......第五节 细胞凋亡与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
......第六节 凋亡在肝病治疗中的意义
...第11章 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的新进展
......第一节 非生物型人工肝
......第二节 中间型人工肝
......第三节 生物型人工肝
......第四节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第12章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第一节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第二节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前言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其中约1%~3%患者可发展为重型肝炎。重型肝炎的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存活者易发展为肝硬化。为了降低病死率,国家科委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曾连续组织三次攻关,我院作为攻关组的牵头单位和攻关组全体人员共同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攻关任务。在“六五”期间,共收治12l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并采用了综合治疗,使病死率下降到54.54%。“七五”期间收治了453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或前列腺素E,、血浆置换等治疗,使总的病死率下降到43.27%,同时进行分组对比,提出新的重型肝炎治疗方案,“八五”期间上述方案经过进一步论证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在基础研究方面如细胞凋亡、细胞因子以及基因治疗方面也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书的特点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临床实践经验的介绍,适用了广大内科及传染科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郭清同志在筹措编写、减少编写错误、文稿打印、核对和编排等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较为紧迫以及水平有限,书中错误缺点仍难避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片断第1章 肝功能衰竭第一节 概 遇暴发型肝功能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1970年由Trey等提出“暴发型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这一概念,是指原来无肝病的患者突然发生大量肝细胞坏死或出现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这一定义曾出现诸多与临床情况不太相符的情况,尤其给某些新疗法的评价带来许多不便,因此不少学者提出要求制定新的分类法。1986年法国学者Bernuau和Berhmou建议把黄疽出现后2周内发生肝性脑病的急性肝衰竭称为暴发型肝衰竭。而把黄疸出现后2周至3个月内发生肝衰竭表现者称为亚暴发型肝衰竭,这样的区分有利于肝功能衰竭过程的正确描写,因为两者不仅发病时间不同,而Kf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暴发型肝衰竭时,肝性脑病和脑水肿较多见,而在亚暴发型肝衰竭时,腹水多见,肝性脑病少见。二、关于急性肝衰竭 1986年英国Gimson等提出用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Failure,AHF)取代暴发型肝衰竭的命名,并将起病8~24周发生的肝性脑病称为后发性肝衰竭(LateOnset He?paticFailure,LOHF)。1993年OGrandy等根据黄疸出现至脑病发生的相距时间,提出一个新的分类法,即将0~7天者为超急性,8~28天者为急性,29天~12周为亚急性肝衰竭。1996年Williams则认为除超急性和急性外,亚急性暴发型肝衰竭应定为5~26周,这样的分类具有可评定预后的优点,并总结了不同病因从黄疸至脑病出现时间肝衰竭的新分类的发生率(表1?1),至于后起病的肝衰竭不包括此内。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