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脑硬盘概述
1.1 电脑以硬盘起家
1.2 认识硬盘
1.2.1 硬盘结构
1.2.2 硬盘接口与硬盘分类
1.2.3 性能指标
1.3 硬盘家族
1.4 硬盘正常工作状态
1.5 小结
第2章 选购硬盘
2.1 硬盘行情
2.2 看型号知性能
2.2.1 希捷硬盘(Seagate)
2.2.2 西部数据硬盘(Western Digital)
2.2.3 迈拓硬盘(Maxtor)
2.2.4 三星硬盘(SAMSUNG)
2.2.5 其他硬盘产品
2.2.6 硬盘标牌
2.3 多种需求
2.3.1 硬盘多种用法
2.3.2 追求速度
2.3.3 系统升级
2.3.4 成就主板
2.3.5 配合机箱
2.3.6 为笔记本电脑配置硬盘
2.3.7 购买硬盘注意事项
2.4 硬盘的连接
2.4.1 连接硬盘
2.4.2 设置硬盘跳线
2.5 试硬盘
2.5.1 准备过程
2.5.2 联机试硬盘
2.6 小结
第3章 设置硬盘工作环境
3.1 设置CMOS
3.1.1 标准CMOS设置(STANDARD CMOS SETUP)
3.1.2 BIOS特色设置(BIOS FEATURES SETUP)
3.1.3 芯片集特色设置(CHIPSET FEATURES SETUP)
3.1.4 电源管理设置(POWER MANAGEMENT SETUP)
3.1.5 主板插槽及扩展卡的设置(PNPAND PCI SETUP)
3.1.6 采用BIOS默认值(LOAD B10S DEFAULTS)
3.1.7 采用SETUP默认值(LOAD SETUP DEFAULTS)
3.1.8 设置监督密码(SUPERVISOR PASSwORD)
3.1.9 设置使用密码(USER PASSWORD)
3.1.10 自动探测硬盘(IDE HDD AUT0 DETECTl0N)
3.1.11 存盘退出(SAVE&EXIT SETUP)
3.1.12 不存盘退出(EXIT WITHOUT SAVING)
3.1.13 硬盘跳线变通法
3.1.14 忘记密码
3.2 B10S程序
3.2.1 备份BIOS程序
3.2.2 升级B10S
3.3 安装硬盘
3.4 将U盘接入电脑
3.5 增加分区挤丢了光驱
3.6 小结
第4章 硬盘文件系统
4.1 硬盘系统原理
4.1.1 硬盘地址结构
4.1.2 硬盘结构模型
4.1.3 硬盘结构系统
4.2 FAT文件系统
4.2.1 文件分配表(FAT)
4.2.2 目录表
4.3 NTFS文件系统
4.3.1 基本分区与动态分区
4.3.2 主文件表(MFT)
4.3.3 NTFS的优越性
4.4 小结
第5章 硬盘分区与“恢复控制台”
5.1 传统硬盘分区
5.1.1 硬盘分区
5.1.2 格式化
5.1.3 硬盘分区和格式化示例
5.2 建立“恢复控制台”
5.2.1 安装. 运行与删除
5.2.2 “恢复控制台”命令
5.3 硬盘分区(NT)
5.3.1 启用恢复控制台
5.3.2 硬盘分区
5.3.3 格式化
5.3.4 U盘“恢复控制台”
5.3.5 分区格式化
5.4 “分区魔术师”的应用
5.4.1 启用“分区魔术师”
5.4.2 调整分区容量
5.4.3 创建新分区
5.5 小结
第6章 硬盘启动与紧急恢复盘
6.1 启动过程
6.1.1 3个重要启动阶段
6.1.2 BIOS引导
6.1.3 系统引导
6.1.4 硬盘自检
6.2 启动过程的干预
6.2.1 切 CMOS设置
6.2.2 让启动过程暂停
6.2.3 更改首选操作系统
6.2.4 进入Windows高级选项菜单
6.3 Windows选项启动
6.4 重新启动与消除系统错误
6.5 用注册表恢复工作环境
6.5.1 注册表结构
6.5.2 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
6.5.3 注册表编辑器REGEDT32
6.5.4 设置注册表项权限
6.5.5 还原注册表
6.5.6 备份注册表项数据
6.5.7 还原注册表项数据
6.6 用紧急恢复盘恢复硬盘系统功能
6.6.1 创建紧急修复盘
6.6.2 使用紧急修复盘
6.7 小结
第7章 备份电脑信息的好方法
7.1 Windows系统备份功能
7.2 文件和目录的备份与还原
7.2.1 备份文件和目录
7.2.2 还原文件和目录
7.3 系统状态数据的备份与还原
7.3.1 系统状态数据范围
7.3.2 系统状态数据
7.3.3 备份系统状态数据
7.3.4 还原系统状态数据
7.4 其他“备份”功能
7.5 冗余策略
7.5.1 从“我的公文包”策略谈起
7.5.2 多电脑同名文件夹备份法
7.5.3 多电脑冗余法
7.5.4 用硬盘交流信息
7.5.5 多硬盘冗余法
7.6 小结
第8章 找回丢失的数据
8.1 找回软盘数据
8.2 找回硬盘数据
8.3 设计自动恢复硬盘数据工具
8.3.1 初步设计与实验
8.3.2 自动记录程序
8.3.3 自动恢复程序
8.4 设计自动恢复软盘数据工具
8.4.1 设计记录1.4MB软盘程序
8.4.2 设计恢复软盘数据程序
8.5 小结
第9章 硬盘的维护
9.1 磁盘清理
9.1.1 使用磁盘清理程序
9.1.2 执行磁盘清理程序
9.1.3 清理“回收站”
9.2 检测并修复磁盘错误
9.3 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9.3.1 磁盘碎片整理
9.3.2 及时删除不用的软件
9.4 利用Windows报告工具
9.4.1 启用报告工具
9.4.2 观察收集的系统信息
9.4.3 使用Windows报告工具
9.4.4 创建和提交报告
9.5 使用电源选项
9.6 环境维护
9.6.1 杜绝隐患消除干扰
9.6.2 温度变化与对策
9.6.3 利用Windows系统还原功能
9.6.4 强化防病毒措施
9.7 小结
第10章 排除硬盘故障
10.1 排除故障的顺序
10.1.1 处理硬盘故障
10.1.2 确定故障与责任
10.1.3 排除故障工程
10.2 故障诊断
10.2.1 诊断设备故障
10.2.2 POST诊断
10.3 主要排除故障的手段
10.3.1 重新启动电脑
10.3.2 应用帮助系统
10.3.3 调用系统修复功能
10.4 故障类型与排除故障的方法
10.4.1 案例:不启动. 不认硬盘. 不认软盘
10.4.2 案例:不启动. 认硬盘. 不能显示目录
10.4.3 案例:硬盘不能启动. 能显示目录
10.4.4 案例:不能启动, 硬盘可以被操作
10.4.5 案例:电脑工作中突然死机
10.4.6 案例:不认硬盘, 认软盘
10.4.7 案例:硬盘启动不顺利
10.4.8 案例:硬盘工作效率下降, 指示灯不断闪亮
10.4.9 案例:硬盘不能安装某软件
10.5 排除硬盘其他故障
10.5.1 辨别设备故障
10.5.2 排除硬盘硬件故障
10.5.3 案例:硬盘无信息
10.5.4 处理不明故障
10.6 通报故障信息
10.6.1 事件查看器
10.6.2 查日志(Dr.Watson)
10.6.3 Dr.Watson日志文件
10.6.4 Dr.Watson运行过程
10.6.5 设置“系统快照”
10.7 小结
第11章 延长硬盘生命周期
11.1 查明坏区
11.1.1 扫描硬盘
11.1.2 建立废弃分区
11.2 调整硬盘分区
11.3 移动主区
11.4 移动主区避开坏区
11.5 小结
第12章 清除病毒垃圾
12.1 清除硬盘零磁道病毒
12.2 清除CMOS里的病毒
12.2.1 硬件清除方法
12.2.2 软件清除方法
12.3 消除BIOS程序中的病毒
12.4 清除病毒, 排除不认硬盘故障
12.5 打造纯净硬盘
12.6 小结
附录A 硬盘名词解释
附录B 命令提示符指令系统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