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沉积量子点——通过半导体与衬底之间的晶格失配控制其尺寸
1.1 引言
1.2 CdSe/Au体系
1.3 半导体点阵间隔的调整——Cd(Se,Te)/Au
1.4 衬底点阵间的调整——CdSe/Pd
1.5 在Au和Pd衬底上沉积较厚的CdSe层
1.6 其他半导体-衬底组合体系
1.7 带隙测量
1.8 结论与展望 第2章 有序体系的纳米粒子取向生长
2.1 导言
2.2 在自装单(分子)层和多层膜上的取向晶体生长
2.3 在LB膜上的外延晶体生长
2.4 朗缪尔单层膜为模板的处延晶体生长
2.5 在(分子)层膜上的氯化钠晶体生长
2.6 生物矿化 第3章 超晶格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沉积
3.1 导言
3.2 无机材料的电沉积
3.3 纳米固体(相)材料的电沉积
3.4 超晶格的分析表征
3.5 外延生长的原位(In Situ)研究
3.6 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沉积
3.7 展望 第4章 在有序化表面活性剂组装中纳米粒子生长的尺寸与形态控制
4.1 引言
4.2 逆胶束
4.3 水包油(型)胶束
4.4 互联式体系
4.5 平衡态洋葱型和平面型层状相
4.6 球粒
4.7 二维(2D)和三维(3D)超晶格中纳米粒子的自组织化
4.8 结论
第5章 硅纳米团簇的合成
5.1 引言
5.2 量子限制
5.3 半导体纳米团簇的研究进展
5.4 硅纳米团簇的合成方法
5.5 分析表征
5.6 小结 第6章 富勒烯与纳米粒子的二维晶体生长
6.1 引言
6.2 纯富勒烯
6.3 官能化富勒烯衍生物的LB膜
6.4 富勒烯共价键连接自组装单层薄膜和官能化富勒烯衍
6.5 展望与应用
第7章 嵌段共聚物胶束中的金属胶体:形成及材料性质
7.1 引言
7.2 双亲嵌段共聚物作为胶体专用保护体系的研究现状
7.3 双亲嵌段共聚物及其聚集行为化学;胶束填充及束内键联
7.4 在有机溶剂中存在双嵌段共聚物时的金属胶体合成
7.5 在水或相关极性溶剂中存在双亲嵌段共聚物时金属胶体的合成
7.6 双亲嵌段共聚物稳定化金属胶体的催化性质
7.7 双亲嵌段共聚物稳定化Co胶体的磁学性质
7.8 结论与展望
第8章 硅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生长及晶化处理
8.1 导言
8.2 实验方法
8.3 硅纳米粒子的结构
8.4 硅纳米粒子合成及相关性质
8.5 硅纳米粒子的加工处理
8.6 结论与展望
第9章 纳米结构半导体薄膜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9.1 导论
9.2 纳米结构半导体薄膜制备及其表征
9.3 光学性质
9.4 半导体薄膜中的电子转移及其机理
9.5 结论
第10章 在纳米孔薄膜中的纳米粒子模板合成方法
10.1 引言
10.2 所使用的薄膜
10.3 模板合成之方略
10.4 复合纳米结构
10.5 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
10.6 纳米电极系统(NEE)
10.7 金属纳米管薄膜
10.8 半导体纳米管和纳米纤维
10.9 结论 第11章 纳米粒子聚集体光催化特性与其结构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11.1 引言
11.2 TiO2气凝胶
11.3 协同结构的演变
11.4 量子效率
第12章 Zeta(ζ)电势与胶体反应动力学
12.1 引言
12.2 金属氧化物周围的双电层(EDL)
12.3 胶体电子转移动力学——理论
12.4 胶体动力学——实验数据
12.5 Zeta(ζ)电势对自由基捕获率的影响
12.6 胶体成核和纳米粒子稳定性
第13章 三维基体中的半导体纳米粒子
13.1 引言
13.2 材料问题
13.3 光学性质
13.4 输运性质
13.5 展望 第14章 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溶液界面的电荷转移:电致变色-电池界面和光伏
打-光催化界面行为之间的力学和能量学联系
14.1 引言
14.2 电致变色
14.3 光生伏打学
14.4 能量学方面的考虑
14.5 结论
第15章 纳米粒子中介型单电子导电性
15.1 引言
15.2 历史评述
15.3 单电子导电性
15.4 纳米粒子作中介的单电子导电性
15.5 结论
第16章 杂型超分子化学
16.1 引言
16.2 杂型超分子
16.3 杂型超分子组装
16.4 杂型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规模器件
第17章 沸石中的纳料团簇
17.1 引言
17.2 在沸石主体材料中的进行纳米粒子的合成
17.3 沸石主体材料中进行金属粒子和离子团簇的合成
17.4 展望 第18章 纳米粒子和纳米结构薄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8.1 引言
18.2 纳米粒子和纳米结构薄膜的研究现状
18.3 半导体纳米粒子与其体相半导体性质的比较
18.4 发展趋势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