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数据通信网络协议NGN协议原理与应用

NGN协议原理与应用

NGN协议原理与应用

定 价:¥18.00

作 者: 陆立等编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1147275 出版时间: 2004-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页数: 18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软交换技术涉及的主要核心协议。介绍了软交换体系,软交换体系的重要协议SIP;并对SIP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软交换系统间的互通协议BICC,软交换与传统电信网络之间的互通技术;并对互通采用的SIGTRAN协议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介绍了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包括H.248和MGCP。本书内容丰富,资料全面,反映了目前国际上软交换技术和协议的最新进展。可供从事电信网研究,软交换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制定、技术开发、业务开发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在近几年涌现的各种通信新技术中,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无疑是众多新技术创新的亮点之一。软交换技术继承了传统通信技术中可运营、可管理的理念,同时吸收了IP网灵活、简单、开放的特点,是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在业务实现上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软交换技术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开放的协议标准,可兼容各种接入手段。软交换技术以分组技术为承载基础,能支持各种网络实体的互通和业务的互操作,支持各种运营模式,代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促进网络融合、业务整合的主要技术之一。软交换技术作为业务层的控制技术,在整个业务控制过程涉及的用户属性、认证与计费、寻址、接续控制、业务管理等操作,都需要信令的直接参与。信令是实现业务互通、通信实体互操作、计费与管理的核心机制,是业务网络的神经系统。由于软交换技术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信令机制在支持业务的种类与灵活性方面、寻址与接续的控制方面、业务管理与支持第三方业务方面,都与传统的信令机制有着明显的差异,自成体系。为了让广大通信技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能更好地了解软交换的信令技术,中国电信集团的专家们在多年研究和两年多的实际测试的基础上,结合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撰写了本书,并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对普及软交换信令技术知识,提升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发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书采用轻松的文风,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几种信令技术产生的背景、流程结构、技术特点、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发展与演进等方面的内容。本书的特点是在描述信令技术细节的同时,分析技术对业务的支撑、对未来网络发展的影响,使读者在读懂信令技术的同时,了解信令技术编制者的动机、思维框架和关注点,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本书适合于软交换技术的初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事技术培训的教职人员,书中的许多技术细节是技术专家在测试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的,以此丰富和完善了目前软交换信令技术中一些定义不全面的部分。鉴于时间仓促和学识有限,书中内容偏颇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最后,对参与本书编写的全体人员,及支持我们研究工作的同行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

作者简介

暂缺《NGN协议原理与应用》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篇  SIP篇
第1章  SIP的引入
  1.1  SIP的发展历史
  1.2  SIP相关的工作组
第2章  SIP的通用介绍
  2.1  SIP功能实体及应用场合
  2.1.1  用户代理(UserAgent  UA)
  2.1.2  背靠背的用户代  (BacktoBackUserAgent  B2BUA)
  2.1.3  代理服务器(Proxy)
  2.1.4  注册服务器(Registrar)
  2.1.5  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Server)
  2.2  逻辑实体在设备中的体现
  2.3  SIP的特点
第3章  SIP操作描述
  3.1  请求消息
  3.2  响应消息
  3.2.1  应用分析
  3.3  SIP消息与SS7消息的比较
  3.4消息格式
  3.4.1  消息头(messageheader)
  3.4.2  消息体(messagebody)
  3.4.3  消息示例
  3.5  重要术语
  3.6  消息传送和定时器保护
  3.6.1  与INVITE消息相关的行为(Client侧行为)
  3.6.2  与INVITE消息相关的最终响应行为(Server侧行为)
  3.6.3  其他请求消息的行为(Client侧行为)
第4章  SIP的相关及扩展协议
  4.1  SIP的相关协议
  4.1.1  RFC2327
  4.1.2  RFC 3264
  4.2  SIP的扩展协议分析
  4.2.1  RFC2976
  4.2.2  RFC 3262
  4.2.3  RFC2728及RFC 3265
  4.2.4  RFC 3311
  4.2.5  RFC 3312
  4.2.6  RFC3372、RFC3398及Q.1912
第5章  SIP的应用环境及能力提供
  5.1  SIP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5.1.1  SIP用户参与的呼叫
  5.1.2  非SIP用户参与呼叫时,SIP作为局间信令的应用
  5.2  SIP在3G中的应用
  5.2.1  注册处理
  5.2.2  呼叫处理
第6章  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6.1  B2BUA与Proxy的选择
  6.2  组网
  6.3  NAT的相关考虑
  6.3.1  ALG方式
  6.3.2  MIDCOM方式
  6.3.3  STUN方式
  6.3.4  FullProxy方式
  6.4  安全考虑
  6.5  SIP漫游
  6.6  SIP的可运营性与可管理性
第7章  SIP的发展
  第2篇  BICC篇
第8章  协议概述及发展
第9章  BICC的体系架构
  9.1  网络模型
  9.2协议模型
  9.3 BICC体系结构说明.
第10,章  BICC支持的能力及呼叫流程
  10.1  BICC能力集
  10.2  BICC支持的能力
  10.3  BICC呼叫建立程序
  10.3.1  重要概念
  10.3.2  BICC的承载建立程序
  10.3.3  BICC呼叫流程说明
第11章  BICC的应用
  11.1  BICC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
  11.2  BICC在3G网络中的应用.
  第3篇  SIGTAN篇
第12章  No.7信令简介
  12.1  No.7信令网结构
  12.2 No.7信令协议栈
第13章  SIOTRAN的出现.
  13.1  SIGTRAN的出现
  13.2  SIGTRAN的标准化进程
  13.3  SIGTRAN的主要标准
第14章  SIGTRAN体系结构描述
  14.1  信令网关基本功能模型
  14.2  信令网关的主要应用
  14.2.1  No.7信令网与IP网的互通
  14.2.2  1SDNQ.921用户与IP网的互通
  14.2.3  v5.2用户与IP网的互通
  14.2.4  基于IP的信令转接点应用
  14.3  No.7信令网节点与IP网互通的框架体系
  14.3.1  SIGTRAN协议体系
  14.3.2  No.7信令网节点通过信令网关与软交换(MGC)互通
  14.3.3  No.7信令网节点通过SG访问IP网中的智能节点
第15章  流控制传送协议(SCTP)
  15.1  SCTP的发展与出现
  15.2  SCTP主要功能描述
  15.2.1  SCTP结构
  15.2.2  SCTP的功能
  15.3  SCTP的分组格式及数据块类型
  15.3.1  SCTP的分组格式
  15.3.2  SCTP的主要数据块类型
  15.4  典型的SCTP流程
第16章  协议适配层
  16.1  MTP3用户适配层(M3UA)
  16.1.1  M3UA提供的业务
  16.1.2 M3UA协议的体系结构
  16.1.3  M3UA的主要功能
  16.1.4 M3UA的消息格式及类型
  16.1.5  M3UA程序示例
  16.2  MTP2对等适配层(M2PA)
  16.2.1  M2PA提供的业务
  16.2.2 M2PA的协议结构
  16.2.3  M2PA提供的功能
  16.2.4 M2PA消息格式与类型
  16.3  M2UA和SUA简介
  16.3.1  M2UA
  16.3.2  SUA
  16.4 SIGTRAN协议能力分析
  16.4.1  承载层协议(SCTP)的能力分析
  16.4.2  各适配层协议分析比较
第17章  SIGTRAN的应用
第18章  SIGTRAN的发展
  第4篇  网关控制协议
第19章  H.248协议
  19.1  H.248协议的连接模型
  19.1.1  终结点
  19.1.2  关联
  19.1.3  终结点特性
  19.2  终端特性描述符
  19.3  H.248命令集
  19.3.1  创建关联命令(Add)
  19.3.2  修改关联命令(Modify)
  19.3.3  删除关联命令(Subtract)
  19.3.4  移动终结点命令(Move)
  19.3.5  审计当前值命令(AuditValue)
  19.3.6  审计能力命令(AuditCapability)
  19.3.7  通知命令(Notify)
  19.3.8  服务变更命令(ServiceChange)
  19.4  事务交互
  19.4.1  事务请求
  19.4.2  事务响应
  19.4.3  临时响应
  19.4.4  事务响应证实
  19.5  消息传送
  19.5.1  “最多执行一次(atmostonce)”机制
  19.5.2  “三次握手(ThreeWayHandshake)”机制
  19.5.3  重传定时器
  19.6  重启雪崩保护
  19.7  H.248协议的安全考虑
  19.7.1  对协议连接的保护
  19.7.2  过渡性的AH方案
  19.7.3  保护媒体连接
  19.8  呼叫控制流程示例
  19.8.1  网关初始化过程
  19.8.2  呼叫过程
  19.9  H.248协议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19.10  H.248协议在3G网络中的应用
  19.11  H.248协议发展情况
第20章  MGCP
  20.1连接模型
  20.1.1  端点
  20.1.2  连接
  20.2  重要特性
  20.2.1  事件和信号
  20.2.2  包(Package)
  20.2.3  号码表(Digitmap)
  20.3  基本命令
  20.3.1  命令格式和意义
  20.3.2  向应码(ReturnCodes)
  20.3.3  原因码(ReasonCodes)
  20.4  消息传送
  20.5  防止重启雪崩
  20.6  安全考虑
  20.7  呼叫控制流程示例
  20.7.1  网关初始化过程
  20.7.2  呼叫过程
  20.8  MGCP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20.9  MGCP的发展情况
  第5篇  总结篇
第21章  NGN相关协议的发展
  21.1  软交换之间的互通协议SIP/SIP-I、BICC
  21.2  媒体网关之间控制协议H.248/MGCP
  21.3  SIP与H.323
词汇对照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