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1.1 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
1.2 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2
1.3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4
1.3.1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4
1.3.2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5
1.3.3 中国的情况 5
1.4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6
1.4.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6
1.4.2 三种主要的IMT-2000无线传输方案的比较 9
1.4.3 IMT-2000频谱资源的划分 10
1.4.4 WCDMA系统与窄带CDMA的比较 11
1.4.5 WCDMA标准的演进 15
1.5 本书的内容安排 17
参考文献 18
第二章 移动信道分析 19
2.1 移动无线电传播环境 19
2.1.1 基本传播机制(反射、绕射、散射) 20
2.1.2 慢衰落 20
2.1.3 快衰落 22
2.1.4 AWGN 37
2.2 传播预测模型 37
2.2.1 室外传播模型 37
2.2.2 室内传播模型 48
参考文献 51
第三章 WCDMA网络 52
3.1 IMT-2000 52
3.1.1 IMT-2000家族 53
3.1.2 网络的兼容与过渡 54
3.1.3 IMT-2000网络实现 54
3.2 UMTS无线接入网系统 56
3.3 Iub接口 59
3.3.1 Iub接口功能 60
3.3.2 传输网络层 60
3.3.3 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的应用部分NBAP 61
3.3.4 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 65
3.4 Iur接口 69
3.4.1 Iur接口功能 69
3.4.2 传输网络层 71
3.4.3 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71
3.4.4 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 74
3.5 Iu接口无线网络层协议 75
3.5.1 Iu接口协议结构 76
3.5.2 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78
3.5.3 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 79
3.5.4 SABP 83
参考文献 84
第四章 WCDMA的空中接口 85
4.1 Uu接口协议结构模型 85
4.2 物理层 87
4.2.1 传输信道 87
4.2.2 物理层的功能 87
4.3 数据链路层 88
4.3.1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 88
4.3.2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 99
4.3.3 分组数据会聚协议 103
4.3.4 广播/多播控制协议 105
4.3.5 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流 106
4.4 网络层 108
4.4.1 网络层业务 109
4.4.2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109
4.5 控制平面RRC与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123
参考文献 123
第五章 WCDMA系统的物理层(FDD) 125
5.1 编码技术 125
5.1.1 交织 125
5.1.2 卷积编码技术及其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131
5.1.3 Turbo编码技术及其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132
5.1.4 速率匹配 134
5.2 物理层的成帧过程 135
5.2.1 传输信道向物理信道的映射 135
5.2.2 上行链路的成帧过程 136
5.2.3 下行链路的成帧过程 140
5.3 业务复用 141
5.3.1 有关传输格式的参数的介绍 141
5.3.2 3G系统可承载的业务 143
5.3.3 业务复用过程示例 144
5.4 WCDMA系统的扩频与扰码 146
5.4.1 扩频码与扰码的数学性质 146
5.4.2 WCDMA系统的扰码的实现方法 150
5.4.3 物理信道的扩频与加扰过程 154
5.5 物理信道特点及物理层的帧结构 162
5.5.1 物理信道的帧结构 162
5.5.2 发射分集技术 163
5.5.3 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结构 165
5.5.4 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 171
5.5.5 物理信道之间的相对时序 174
参考文献 176
第六章 WCDMA/TDD简介 177
6.1 WCDMA/TDD简介 177
6.2 WCDMA/TDD的物理信道 177
6.2.1 WCDMA/TDD的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 177
6.2.2 物理信道的帧结构 177
6.2.3 物理信道的简单说明 180
6.2.4 TDD和FDD系统物理层的比较 181
6.3 WCDMA/TDD的信道编码和复用 182
6.3.1 WCDMA/TDD的信道编码 182
6.3.2 WCDMA/TDD的业务复用 184
6.4 WCDMA/TDD的扩频与调制 188
6.5 WCDMA/TDD物理层操作流程 190
6.5.1 功率控制 190
6.5.2 定时提前 191
6.5.3 发射分集 192
6.5.4 信道分配 193
6.6 WCDMA/TDD中的干扰 194
6.7 本章小结 195
参考文献 196
第七章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197
7.1 智能天线 197
7.1.1 引言 197
7.1.2 智能天线的几种形式 198
7.1.3 智能天线的体系结构 199
7.1.4 智能天线的信号模型 199
7.1.5 智能天线的赋形算法 201
7.1.6 智能天线的常用准则 213
7.1.7 智能天线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15
7.1.8 智能天线的研究应用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16
7.2 多用户检测 217
7.2.1 引言 217
7.2.2 多用户检测分类 217
7.2.3 干扰删除器 226
7.2.4 多用户检测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31
7.3 联合检测 232
7.3.1 引言 232
7.3.2 联合检测的分类及性能比较 232
7.3.3 联合检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中的应用 234
7.4 空时码 234
7.4.1 引言 234
7.4.2 分层空时码(LST) 234
7.4.3 基于发射分集的空时码 236
7.4.4 结论 244
7.5 HDR(High Data Rate) 244
7.5.1 引言 244
7.5.2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245
7.5.3 ARQ技术 248
7.5.4 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简介 249
7.5.5 HDR的现状及未来 253
参考文献 253
第八章 无线资源管理和规划 258
8.1 CDMA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规划 259
8.1.1 CDMA主要技术特点分析 259
8.1.2 小区规划的理论研究 265
8.2 分层结构HCS(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 273
8.2.1 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要求 273
8.2.2 分层系统的基本特点 274
8.2.3 WCDMA中的资源分配策略 275
8.3 W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和规划特点 276
8.3.1 WCDMA的功率控制 276
8.3.2 WCDMA的切换策略 278
8.3.3 其他的资源管理 279
8.4 本章小结 280
参考文献 280
第九章 WCDMA网络组网及工程技术 281
9.1 WCDMA网络组网概述 281
9.2 WCDMA网络接入网组网 284
9.2.1 接入网组网 284
9.2.2 基站星形连接组网 285
9.2.3 基站链形连接组网 285
9.2.4 基站树形连接组网 286
9.2.5 基站环形连接组网 286
9.2.6 基站混合形连接组网 286
9.3 WCDMA网络核心网组网 287
9.3.1 核心网各个网元的连接 287
9.3.2 核心网大本地网组网方式介绍 292
9.4 不同场景无线覆盖实施工程 295
9.4.1 城区无线覆盖实施工程 295
9.4.2 郊区环境无线覆盖实施工程 303
9.4.3 公路及沿途乡镇无线覆盖实施工程 305
9.4.4 特殊场景无线覆盖实施工程 306
9.5 传输组网技术 307
9.5.1 WCDMA传输网建设的原则 307
9.5.2 传输工程技术核心网传输组网 307
9.5.3 传输工程技术RAN传输组网 309
参考文献 313
第十章 WCDMA网络管理系统 315
10.1 网管基础知识 315
10.1.1 TMN基本知识介绍 315
10.1.2 TOM模型的简单介绍 316
10.1.3 WCDMA系统网管介绍 318
10.2 WCDMA网管主要业务功能 320
10.2.1 性能管理 321
10.2.2 漫游协议管理 321
10.2.3 欺诈管理 321
10.2.4 配置管理 322
10.2.5 故障管理 322
10.2.6 账务管理 323
10.2.7 软件管理 323
10.2.8 安全管理 323
10.2.9 QoS管理 324
10.3 WCDMA网管常见接口 326
10.3.1 WCDMA网管常见接口参考模型 326
10.3.2 常见网管接口 327
10.4 WCDMA网管的建设方案 328
10.4.1 WCDMA网管系统管理范围 328
10.4.2 分层网管方式 328
10.4.3 网管结构划分 329
10.4.4 OMC设置方式 331
10.4.5 省级网管建设方式 333
10.4.6 安全性考虑 333
10.4.7 网管建设实施建议 334
10.5 WCDMA网管的解决方案 335
10.5.1 iManagerTM I2000 335
10.5.2 iManagerTMM2000 336
10.5.3 安全策略 340
参考文献 340
中英文名词对照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