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市政工程的特征人手,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供电工程规划、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城市燃气工程规划、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规划、城市环境卫生没施规划、管线工程综合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及城市防洪工程规划,城市抗震防灾工程规划、城市消防规划以及人防工程规划等内容。突出理论的系统性、规划技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本书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与市政工程相关的本科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城市防灾、区域规划、环境与资源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参考。 前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作为区域政治、文化、经济和信息中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壮大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相适应,从而产生一定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城市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是城市社会生产力的吸附剂和催化剂,是产生放大效应的决定性因素,其完备程度和运转状况常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古今中外,特别是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备受国家和政府的重视。 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内容,在城市实现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常被称为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工程。 市政工程规划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面广,横跨行业杂,涉及知识面宽。长期以来,关于市政工程规划的内容大都散布于相关专业教材或相关行业技术资料之中,细碎、散乱,系统性差,不仅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而且也制约了市政工程规划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种态势已不能适应城市规划对市政工程规划内容的需求。因此,"市政工程规划"不仅急需解决系统性的构架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内容筛选与建设问题,还应面向21世纪满足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中对城市规划和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组成的需要。鉴于市政工程专业跨度大,各专业都需要一定的基础和行业知识以及工程技术作为支撑,基础知识要求多,技术环节不能缺少,层次把握不易,编写中在提纲的制定、结构的组织、资料的梳理和筛选难度是可以想像的。欣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及有关部委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市政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院校也编著出版了这方面的一些教材,为该课程的建设和对于完善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本书的出版不仅对于构架和完善城市规划中的市政工程规划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城市规划中的市政工程规划逐步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为了体现《市政工程规划》的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内容的安排与处理上基本遵照以下原则进行: 1.总体目标是紧扣专业,完善系统,精选内容,反映新成果,努力把《市政工程规划》建设成为系统完整、内容先进,既富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教学规律的21世纪新教材。 2.根据市政工程中各项工程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涉及和横跨学科幅面大小、内容的复杂难易程度等构建市政工程规划课程系统。 3.根据各专项工程涉及的学科面及深度,结合专业内容的需求,建立符合城市规划需要又有一定专业深度且具有能实践操作的课程内容。 4.吸收新规范、新标准、新成果,反映新内容,尽量能反映该科学的新方向、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保持该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5.资料的取舍上,从有利于教学组织和工程规划实践操作训练出发,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更要求技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内容共14章,由刘兴昌主编,沈丽娜同志参与了第2章、第3章的部分编写,李建伟、李敏、赵亚青、张宏宝、乔键等同志参与部分基础工作,全书由刘兴昌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西北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并列入学校重点课程项目,城市与资源学系以及城市规划教研组的全体同仁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协助。同时,书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此,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市政工程规划横跨专业门类多,涉及的知识颇多,以至于在有限的篇幅内组织材料困难重重,作者虽尽可能从使用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但仍难免疏漏。同时,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书中肯定会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