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

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

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

定 价:¥40.00

作 者: 刘宏远,张燕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金属工艺

ISBN: 9787502566340 出版时间: 2005-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字数: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以饮用水处理工艺为主线,全面论述了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全书共分8章,首先对水资源的概况,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指出了由于水源水污染日益严重而对饮用水水质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局限性。之后,针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现状,详细地对饮用水的强化处理工艺进行论述,主要包括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技术、微污染地表水有机物的去除,地下水中日趋常见的污染物铁锰离子、硝酸盐等去除工艺以及海水淡化技术等内容。本书既可作为从事给水处理的科研、设计与运行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给水排水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籍。 目录目录 1概述1 11水资源1 12水资源污染的普遍性3 13水质污染的危害4 131水资源环境微污染对常规净水工艺系统及水质的影响4 132饮用水源污染与健康5 14水污染与饮用水水质标准5 15饮用水强化处理主要技术概述6 151强化传统工艺7 152吸附工艺7 153化学氧化技术7 154生物处理技术8 155生物修复技术8 156海水淡化技术92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原理与技术10 21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去除对象10 22胶体的稳定性11 23混凝的机理13 24混凝药剂和混凝设备15 241混凝剂16 242助凝剂19 243混凝的常用设备20 25沉淀24 251沉淀的理论24 252沉淀池内水流稳定性的判定27 253沉淀设备或构筑物形式27 26澄清池30 27过滤31 271过滤的基本理论31 272过滤设备和构筑物32 28消毒36 281氯消毒原理37 282氯胺、漂白粉和次氯酸钠消毒原理383常规工艺强化39 31混凝的强化39 311混凝动力学的研究进展39 312混凝技术的进展43 313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发展46 314自动投药技术的研究进展51 32沉淀的强化59 321沉淀理论的研究60 322斜板、斜管沉淀池的发展61 33过滤的强化64 331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64 332过滤的方式74 333慢滤池的应用76 334生物活性过滤77 335磁滤技术83 336膜过滤设施84 34消毒的强化84 341ClO2消毒85 342臭氧(O3)消毒87 343紫外线消毒884微污染地表水处理技术90 41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危害90 411微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90 412微污染水源水的主要危害92 42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技术96 421水库贮存96 422吸附预处理技术97 423空气吹脱法98 424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99 425生物预处理技术101 43微污染水体的深度处理技术114 431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114 432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联用深度处理技术117 433膜法深度处理技术122 44微污染水体的处理新技术124 441光氧化124 442大梯度磁滤技术127 443原位修复技术130 444生物活性滤池130 45小结1315微污染地下水主要去除技术133 51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途径133 511地下水资源利用概况133 512地下水污染现状137 51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138 52地下水污染的防治141 53原位修复技术142 531原位修复技术概述142 532原位修复技术方法143 533原位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146 54除铁除锰技术147 541地下水中铁、锰的污染及其危害148 542除铁理论与工艺149 543除锰理论与工艺154 544生物除铁除锰158 545存在的问题及发展163 546生物除铁除锰实例164 55硝酸盐去除技术166 551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166 552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危害167 553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来源168 554地下水中硝酸盐主要去除技术171 56有机物去除技术191 561抽出处理系统193 562水力隔离系统194 563地下水曝气技术194 564渗透反应格栅法1986低温低浊度水处理理论与技术203 61低温低浊度水的特点203 62低温低浊度水处理的难点205 621低温对絮凝的影响205 622低温对混凝剂水解速率的影响205 623低温对沉淀效果的影响205 624低温对过滤的影响206 625低浊度对混凝的影响206 626有机物的影响206 63低温低浊度水的处理理论与技术207 631混凝剂与助凝剂的研究207 632提高混凝效果的理论探讨209 633提高处理效果的技术2117海水淡化技术217 71海水淡化概述217 711海水淡化的意义217 712海水淡化的可行性219 72海水淡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19 721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219 722海水淡化技术的概述221 73蒸馏法223 731多效蒸发法224 732多级闪蒸法225 733压气蒸馏法226 74电渗析技术227 75反渗透法230 751反渗透法的原理230 752反渗透膜组件231 753反渗透法的应用233 76膜蒸馏技术234 77太阳能海水淡化236 78海水淡化的其他技术238 781海水淡化的其他技术238 782海水综合利用的资源和节能集成系统开发238 783将发电、淡化、制盐和其他产品回收相结合的新工艺239 79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240 791预处理技术241 792预处理技术选用243 710海水淡化的理论耗能量2458工程实例247 81石臼漾水厂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247 811工程概况247 812预处理池设计参数及主要设备247 813运行效果248 82吉林市自来水公司二水厂扩建工程设计249 821工程概况249 822工艺简介249 823运行状况250 83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给水处理技术处理低温低浊高碱水250 831低温低浊高碱水的水质特点250 832技术改造251 833运行情况251 84气浮技术在水库水处理中的应用251 841工程概况251 842卧虎山水库的水质特点251 843工艺设计252 844气浮池的运行情况252 85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组合工艺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253 851概况253 852改造后生产工艺流程254 853运行情况254 86嵊山500m3/d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255 861项目概述255 862总体设计及设备研制256 863运行情况258 864成本与效益分析258 参考文献260

作者简介

暂缺《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1概述1
11水资源1
12水资源污染的普遍性3
13水质污染的危害4
131水资源环境微污染对常规净水工艺系统及水质的影响4
132饮用水源污染与健康5
14水污染与饮用水水质标准5
15饮用水强化处理主要技术概述6
151强化传统工艺7
152吸附工艺7
153化学氧化技术7
154生物处理技术8
155生物修复技术8
156海水淡化技术9 2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原理与技术10
21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去除对象10
22胶体的稳定性11
23混凝的机理13
24混凝药剂和混凝设备15
241混凝剂16
242助凝剂19
243混凝的常用设备20
25沉淀24
251沉淀的理论24
252沉淀池内水流稳定性的判定27
253沉淀设备或构筑物形式27
26澄清池30
27过滤31
271过滤的基本理论31
272过滤设备和构筑物32
28消毒36
281氯消毒原理37
282氯胺、漂白粉和次氯酸钠消毒原理38 3常规工艺强化39
31混凝的强化39
311混凝动力学的研究进展39
312混凝技术的进展43
313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发展46
314自动投药技术的研究进展51
32沉淀的强化59
321沉淀理论的研究60
322斜板、斜管沉淀池的发展61
33过滤的强化64
331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64
332过滤的方式74
333慢滤池的应用76
334生物活性过滤77
335磁滤技术83
336膜过滤设施84
34消毒的强化84
341clo2消毒85
342臭氧(o3)消毒87
343紫外线消毒88 4微污染地表水处理技术90
41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危害90
411微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90
412微污染水源水的主要危害92
42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技术96
421水库贮存96
422吸附预处理技术97
423空气吹脱法98
424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99
425生物预处理技术101
43微污染水体的深度处理技术114
431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114
432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联用深度处理技术117
433膜法深度处理技术122
44微污染水体的处理新技术124
441光氧化124
442大梯度磁滤技术127
443原位修复技术130
444生物活性滤池130
45小结131 5微污染地下水主要去除技术133
51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途径133
511地下水资源利用概况133
512地下水污染现状137
51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138
52地下水污染的防治141
53原位修复技术142
531原位修复技术概述142
532原位修复技术方法143
533原位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146
54除铁除锰技术147
541地下水中铁、锰的污染及其危害148
542除铁理论与工艺149
543除锰理论与工艺154
544生物除铁除锰158
545存在的问题及发展163
546生物除铁除锰实例164
55硝酸盐去除技术166
551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166
552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危害167
553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来源168
554地下水中硝酸盐主要去除技术171
56有机物去除技术191
561抽出处理系统193
562水力隔离系统194
563地下水曝气技术194
564渗透反应格栅法198 6低温低浊度水处理理论与技术203
61低温低浊度水的特点203
62低温低浊度水处理的难点205
621低温对絮凝的影响205
622低温对混凝剂水解速率的影响205
623低温对沉淀效果的影响205
624低温对过滤的影响206
625低浊度对混凝的影响206
626有机物的影响206
63低温低浊度水的处理理论与技术207
631混凝剂与助凝剂的研究207
632提高混凝效果的理论探讨209
633提高处理效果的技术211 7海水淡化技术217
71海水淡化概述217
711海水淡化的意义217
712海水淡化的可行性219
72海水淡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19
721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219
722海水淡化技术的概述221
73蒸馏法223
731多效蒸发法224
732多级闪蒸法225
733压气蒸馏法226
74电渗析技术227
75反渗透法230
751反渗透法的原理230
752反渗透膜组件231
753反渗透法的应用233
76膜蒸馏技术234
77太阳能海水淡化236
78海水淡化的其他技术238
781海水淡化的其他技术238
782海水综合利用的资源和节能集成系统开发238
783将发电、淡化、制盐和其他产品回收相结合的新工艺239
79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240
791预处理技术241
792预处理技术选用243
710海水淡化的理论耗能量245 8工程实例247
81石臼漾水厂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247
811工程概况247
812预处理池设计参数及主要设备247
813运行效果248
82吉林市自来水公司二水厂扩建工程设计249
821工程概况249
822工艺简介249
823运行状况250
83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给水处理技术处理低温低浊高碱水250
831低温低浊高碱水的水质特点250
832技术改造251
833运行情况251
84气浮技术在水库水处理中的应用251
841工程概况251
842卧虎山水库的水质特点251
843工艺设计252
844气浮池的运行情况252
85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组合工艺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253
851概况253
852改造后生产工艺流程254
853运行情况254
86嵊山500m3/d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255
861项目概述255
862总体设计及设备研制256
863运行情况258
864成本与效益分析258
参考文献260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