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建筑防水材料的性质1
一、建筑防水材料的概念1
二、建筑防水材料的共性要求2
三、建筑防水材料的类别3
第二节刚性防水及堵漏材料4
一、柔性防水与刚性防水4
二、刚性防水及堵漏材料的种类4
三、刚性防水材料的特点18
四、工程技术规范对材料的要求18
第二章刚性防水的基本材料25
第一节胶凝材料25
一、水泥25
二、沥青51
第二节骨料65
一、细骨料65
二、粗骨料70
第三节混凝土拌合用水76
第四节钢材77
一、钢结构用钢77
二、混凝土结构用钢筋80
第五节掺合材料97
一、惰性掺合料97
二、活性掺合料98
三、掺合料的技术性能要求100
第六节外加剂102
一、外加剂的品种、组分及分类102
二、外加剂的性能要求105
三、外加剂的选用105
四、外加剂的掺入方法111
五、应用于防水混凝土的外加剂品种112
第七节混凝土膨胀剂129
一、膨胀剂的类别、性能要求及适用范围129
二、硫铝酸钙类混凝土膨胀剂131
三、氧化钙类混凝土膨胀剂135
四、氧化镁类膨胀剂135
五、氧化铁类膨胀剂135
六、加气剂类膨胀剂135
七、复合混凝土膨胀剂136
八、膨胀剂的使用方法136
第八节防水剂138
一、防水剂的分类、防水机理及性能138
二、氯化物金属盐类防水剂142
三、无机铝盐类防水剂146
四、硅酸钠类(水玻璃类)防水剂149
五、硅酸质(sio2)粉末系防水剂153
六、锆化合物154
七、m1500水性水泥密封剂154
八、聚合物类防水剂156
九、金属皂类防水剂162
十、硅质密实剂165
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168
第一节混凝土的技术性能168
一、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168
二、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172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73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173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73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175
第三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75
一、设计参数及运算175
二、试配、调整、确定181
第四章防水混凝土184
第一节普通防水混凝土186
一、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防水原理186
二、普通防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187
三、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189
四、防水混凝土的养护201
第二节外加剂防水混凝土202
一、减水剂防水混凝土203
二、引气剂防水混凝土212
三、三乙醇胺防水混凝土217
四、密实剂防水混凝土222
第三节膨胀混凝土229
一、补偿收缩混凝土230
二、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241
三、微膨胀混凝土247
四、自应力混凝土249
第四节细石混凝土250
一、细石混凝土的配制250
二、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的施工252
第五节防水混凝土的施工256
一、模板256
二、钢筋257
三、混凝土搅拌258
四、混凝土运输258
五、混凝土浇筑和振捣258
六、混凝土的养护和拆模板259
七、施工缝259
八、防水混凝土结构的保护260
九、防水混凝土冬季施工261
第五章纤维混凝土262
第一节纤维增强材料及增强机理262
一、钢纤维262
二、聚丙烯纤维265
三、其他纤维265
四、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266
第二节钢纤维混凝土267
一、钢纤维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268
二、钢纤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68
三、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69
四、配制及施工274
五、钢纤维混凝土的使用276
六、钢纤维混凝土配方举例277
第三节聚丙烯纤维混凝土278
一、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原料278
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78
三、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使用280
四、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砂浆的配方举例280
第六章聚合物混凝土281
第一节聚合物混凝土281
一、聚合物混凝土的原材料282
二、聚合物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83
三、聚合物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84
四、聚合物混凝土的生产及施工285
五、聚合物混凝土的配方举例287
第二节聚合物水泥混凝土288
一、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288
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89
三、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89
四、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及施工290
五、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配方举例290
第三节聚合物浸渍混凝土291
一、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的原材料291
二、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91
三、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的生产工艺294
第四节沥青混凝土296
一、沥青混凝土的分类296
二、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296
三、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297
四、沥青混凝土的性能298
五、沥青砂浆298
六、彩色沥青混凝土298
七、沥青混凝土的配方举例300
第七章其他类型的混凝土302
第一节水下不分散混凝土302
一、掺uwb剂混凝土302
二、掺scr剂混凝土303
三、掺pn剂混凝土303
第二节水下浇筑混凝土304
一、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原材料304
二、水下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307
第三节其他混凝土310
一、高压力水下灌注混凝土310
二、压力灌浆混凝土311
三、抗冻混凝土311
四、高强混凝土312
第八章防水砂浆313
第一节防水砂浆概述314
一、防水砂浆的分类314
二、防水砂浆对组成材料的要求315
三、防水砂浆的适用范围316
第二节多层抹面水泥砂浆317
一、多层抹面水泥砂浆的防水原理317
二、多层抹面水泥砂浆的配制317
三、多层抹面水泥砂浆的施工319
第三节外加剂防水砂浆322
一、氯化物金属盐类防水砂浆323
二、金属皂类防水砂浆326
三、硅酸钠类促凝防水砂浆327
第四节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331
一、有机硅防水砂浆334
二、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防水砂浆337
三、阳离子氯丁胶乳防水砂浆338
四、vae乳液防水砂浆340
五、环氧树脂防水砂浆341
第五节膨胀水泥防水砂浆343
第六节钢纤维聚合物防水砂浆344
一、钢纤维聚合物防水砂浆的防水原理344
二、钢纤维聚合物防水砂浆的性能344
三、钢纤维聚合物防水砂浆的配制344
第七节高分子益胶泥345
一、高分子益胶泥的防水原理345
二、高分子益胶泥的类型及性能345
三、高分子益胶泥的配制346
四、高分子益胶泥的使用范围及施工346
第九章瓦材347
第一节黏土平瓦348
第二节压型钢板屋面瓦352
第三节波形瓦356
一、石棉水泥波形瓦356
二、玻璃纤维波形瓦356
三、塑料波形瓦363
第四节彩色水泥瓦365
第十章堵漏止水材料366
第一节促凝灰浆366
一、水泥防水浆堵塞料366
二、石膏水泥堵漏材料367
第二节固体堵漏剂367
一、堵漏灵368
二、堵漏停371
三、堵漏能375
四、防水宝378
五、水不漏383
六、901速效堵漏剂387
七、902速效堵漏剂389
八、抗渗堵漏水泥390
第三节液体堵漏剂392
一、m 131快速止水剂393
二、tlj堵漏剂394
三、801地下堵漏剂395
第四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396
第五节渗漏水的修堵工艺400
一、孔洞渗漏水的堵塞方法400
二、裂缝渗漏水的堵塞方法402
第十一章注浆材料405
第一节无机类注浆材料408
一、水泥浆材409
二、单液水泥类浆液411
三、超细水泥注浆材料418
四、水玻璃注浆材料419
五、水泥水玻璃注浆材料426
第二节有机类注浆材料430
一、聚氨酯类化学注浆材料431
二、丙烯酰胺类化学注浆材料(丙凝)439
三、甲凝化学注浆材料(甲凝)445
四、环氧树脂类化学注浆材料448
五、木质素类化学注浆材料454
第三节注浆工艺457
一、注浆工艺流程457
二、施工工具457
三、注浆操作方法458
四、注浆注意事项462
附录刚性防水及堵漏材料标准题录464
参考文献468
2
12共混改性塑料的表示方法4
第2章共混改性塑料的形态结构6
21共混改性塑料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6
211非结晶(性)聚合物/非结晶(性)聚合物体系7
2111单相连续结构7
2112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9
2113相互贯穿的两相连续形态结构10
212结晶(性)聚合物/非结晶(性)聚合物体系10
2121相态结构10
2122结晶形态12
213结晶(性)聚合物/结晶(性)聚合物体系14
2131非结晶的结晶(性)聚合物共混物15
2132分别结晶的聚合物共混物15
2133共晶的聚合物共混物16
2134其他类型的聚合物共混物16
22共混改性塑料的界面层17
221界面层的形成17
222界面层的厚度及所占比例18
223界面层中组分间相互作用力19
224界面层的特性21
23共混改性塑料形态结构的研究方法21
231光学显微镜法22
232电子显微镜法26
2321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样方法27
2322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制样方法27
233玻璃化转变法32
234荧光光谱法35
第3章聚合物间的相容性对形态结构的影响38
31聚合物间相容性的热力学分析38
311聚合物间相容的必要、充分条件38
312影响聚合物间热力学相容性的因素41
3121分子量42
3122异种聚合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48
3123无规共聚物的组成57
3124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58
3125共混物的组成58
3126溶剂59
3127温度60
313聚合物间相容性的判断62
3131溶度参数62
3132hugginsFlory作用参数χ169
314聚合物间的相容性与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关系69
32共混改性塑料的增容作用73
321增容作用的类型及增容作用的物理本质73
3211增容作用的类型73
3212增容作用的物理本质74
322增容作用的研究方法74
323不同类型增容剂的增容作用76
3231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型增容剂76
3232接枝共聚物微相分离型增容剂86
3233均相型增容剂88
3234反应型增容剂92
324增容剂对不相容共混物界面的增强机理93
3241增容剂在界面区的定位93
3242增强机理96
325增容作用与共混体系的相形态97
326含结晶(性)聚合物共混物的增容作用98
327增容剂的制备方法100
3271非反应型增容剂的制备方法100
3272反应型增容剂的制备方法121
第4章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对共混改性塑料形态结构的影响139
41共混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139
411物理共混法139
4111粉料共混139
4112熔体共混140
4113溶液共混140
4114乳液共混141
412共聚共混法141
4121乳液接枝共聚共混法141
4122乳液接枝共聚乳液共混法141
4123乳液接枝共聚树脂共混法142
4124乳液悬浮接枝共聚共混法142
4125乳液本体接枝共聚共混法142
4126本体悬浮接枝共聚共混法143
4127连续本体接枝共聚共混法143
413互穿聚合物网络法143
4131分步ipn144
4132同步ipn(sin)145
4133胶乳ipn(lipn)146
42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对形态结构的影响147
421制备方法的影响147
422工艺条件的影响147
4221流动参数的影响147
4222溶剂的影响156
4223温度的影响157
423共混物组成的影响157
424相分离机理的影响159
4241旋节分离机理159
4242成核生长机理161
4243共晶166
4244附生结晶169
425成型加工技术的影响174
4251高分子材料的自增强174
4252通过剪切作用下的液液相分离控制共混物的形态186
4253共混改性层状阻隔制品形态结构的控制191
4254共混改性塑料原位成纤复合192
426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因素202
4261橡胶增韧增强环氧树脂202
4262热塑性树脂增韧增强环氧树脂203
4263原位聚合物增韧增强环氧树脂205
4264液晶性聚合物增韧增强环氧树脂205
4265核壳聚合物增韧增强环氧树脂207
4266影响相结构、相尺寸的因素207
第5章共混改性塑料的力学性能211
51影响共混改性塑料力学性能因素的分析211
511影响力学性能的结构因素211
5111组分聚合物的化学结构211
5112组分聚合物高分子的柔顺性213
5113组分聚合物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214
512影响力学性能的环境因素219
5121温度219
5122外力作用速度227
52共混改性塑料性能与组分性能间的关系229
521均相共混体系230
522单相连续形态结构的共混体系230
523两相连续形态结构的共混体系233
53共混改性塑料的弹性模量234
531高分子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234
532共混改性塑料弹性模量的估算236
533共混改性塑料弹性模量的力学模型237
54共混改性塑料的力学强度240
541聚合物的力学状态与转变240
5411线型非结晶(性)聚合物241
5412线型结晶(性)聚合物242
5413交联聚合物243
5414线型非结晶的结晶(性)聚合物244
542聚合物的大形变245
5421聚合物单轴拉伸应力分析245
5422剪切带的特征248
5423银纹的特征249
543共混改性塑料的大形变255
5431弹性体分散相的应力集中效应256
5432共混改性塑料的拉伸性能258
5433影响银纹化和剪切屈服比例的因素258
544塑料增韧259
5441增韧塑料的制备方法260
5442热塑性塑料增韧机理261
5443热固性塑料的增韧机理273
5444影响增韧效果的因素275
第6章共混改性塑料的其他性能288
61共混改性塑料的熔体流变特性288
611聚合物熔体的黏性流动288
6111剪切流动的特点288
6112剪切黏度及影响因素290
6113黏性流动的弹性效应298
6114拉伸流动301
612共混改性塑料熔体的黏性流动302
6121熔体的分散状态303
6122熔体的黏度303
6123熔体流动中的弹性效应312
62共混改性塑料的透气性和可渗性319
621高阻隔性塑料包装材料319
6211多层复合薄膜321
6212共混复合容器322
6213涂覆复合322
622聚合物的透气性和可渗性324
6221气体的渗透系数324
6222影响聚合物气体渗透性的因素325
6223蒸气和液体对聚合物的渗透性334
623共混改性塑料的透气性335
624多层复合包装材料的透气性337
625共混改性塑料的可渗性339
63共混改性塑料的密度以及光学、电学、热性能341
631共混改性塑料的密度341
632共混改性塑料的电性能342
633共混改性塑料的光学性能343
634共混改性塑料的热性能344
第二部分塑料填充改性363
第7章填充改性塑料的结构365
71填充改性塑料的组成365
711树脂365
712填充材料366
7121填充材料的性质366
7122主要填充材料423
713助剂479
7131偶联剂及其他类型的表面处理剂479
7132增塑剂521
7133稳定剂529
7134其他助剂558
72填充改性塑料中填充材料的分散状态及其形成563
721粉粒状填充材料的分散状态及其形成564
7211分散状态564
7212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566
722长/径比较大的填充剂的分散状态及其形成576
7221填充剂的取向576
7222填充剂的分散状态578
7223聚合物/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578
7224聚合物/无机纳米薄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579
7225聚合物/无机纳米薄片复合材料的结构583
7226聚合物/无机纳米薄片复合材料的一些基础理论585
723连续纤维、织物状填充材料填充塑料的复合结构
及其形成587
7231复合结构的基本类型587
7232增强热固性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588
7233增强热塑性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595
73填充改性塑料中树脂基体的结构特征599
731填充材料对结晶性基体树脂结晶行为与形态的影响600
732填充材料对热固性基体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604
74填充改性塑料中填充材料与树脂基体的界面607
741界面的形成607
742界面区的组成和结构608
7421界面区树脂的密度609
7422界面区树脂的交联度609
7423界面区树脂的结晶行为与形态610
7424界面区的化学组成615
第8章填充改性塑料的界面设计617
81填充改性塑料的界面工程617
82界面作用及作用机理618
821界面的作用618
822界面作用机理619
8221化学键理论619
8222界面润湿理论620
8223减弱界面局部应力作用理论620
8224变形层理论622
8225抑制层理论623
8226摩擦理论623
83填充改性塑料界面的优化623
831影响界面黏结强度的因素623
8311界面反应性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624
8312浸润性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624
8313纤维形态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625
8314界面残余热应力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626
832界面黏结强度与填充改性塑料力学性能的关系630
8321无机粒子填充改性塑料630
8322薄片状填充材料填充改性塑料634
8323层状结构的填充改性塑料640
8324混杂纤维填充改性塑料644
833填充改性塑料界面优化的方法647
8331基体树脂改性647
8332填充材料表面改性652
834界面优化效果的表征679
8341填充材料表面改性效果的表征679
8342填充改性塑料界面的表征689
第9章填充改性塑料的性能703
91填充改性塑料的力学性能703
911刚性703
9111复合法则703
9112粉粒填充改性塑料弹性模量的估算704
9113影响粉粒填充改性塑料模量几个因素的分析706
9114纤维填充改性塑料弹性模量的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708
912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713
9121粉粒填充改性塑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的估算
及影响因素分析713
9122纤维填充改性塑料拉伸强度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719
9123片状填充材料填充塑料拉伸强度估算722
913冲击强度722
9131填充改性塑料冲击性能的特征722
9132影响层叠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因素724
914蠕变727
915疲劳728
9151疲劳损伤机理729
9152影响纤维填充改性塑料疲劳性能的因素732
916摩擦与磨损734
9161填充材料对填充改性塑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734
9162填充材料的作用机理738
92填充改性塑料的热性能、电学性能、燃烧性能739
921热性能739
9211热基础物性739
9212耐热性746
922电学性能761
9221填充改性塑料导电性能的一般规律761
9222导电机理及影响导电性的因素764
923燃烧性能774
9231阻燃塑料的技术途径774
9232阻燃机理785
9233阻燃塑料优化设计794
93填充改性塑料的成型性能800
931填充改性塑料熔体的流变性能800
932成型加工特性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