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拱坝设计与研究

拱坝设计与研究

拱坝设计与研究

定 价:¥138.00

作 者: 朱伯芳等著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8411767 出版时间: 2002-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844 字数:  

内容简介

  《拱坝设计与研究(精装)》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拱坝设计、施工、运行的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拱坝的枢纽布置、泄洪消能、体形设计和优化、静态应力分析的结构力学方法和有限单元法、动态应力分析和抗震设计、抗滑稳定、基础处理、坝体分缝、温度控制、细部结构、监测系统、特殊拱坝及应力控制标准等。《拱坝设计与研究(精装)》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又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既阐述了各种实用的设计方法、施工措施和监测系统,又阐述了各种新的先进的拱坝结构形式、体形优化、新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拱坝设计与研究(精装)》可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朱伯芳教授,1928年10月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194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大学三年级分组时,他选择了市政组,希望这一生从事都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把都市建设得更加美丽。1950年淮河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水,1951年他响应毛主席“一定要反淮河修好”的号召,来到安徽省佛子岭水库搞连拱坝设计,从此和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50年。50年来,他面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孜孜不倦,潜心研究,开拓创新,在我国开辟了混凝土温度应力、混凝土徐变理论、拱坝优化、仿真分析等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51年~1956年,朱伯芳参加了我国第一批三座混凝土高坝佛子岭、梅山和响洪甸的设计,为我国从零开始掌握现代混凝土坝设计技术作出贡献,并有所创新。1955年,他在国内首先开辟了混凝土温度应力这一研究领域,从一个高起点进行研究,阐明了混凝土温度应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混凝土浇筑块、基础梁、重力坝、拱坝等一系列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以他本人成果为核心写成的《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一书,获国内外广泛好评。他在“水工混凝土温度应力研究”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此后,他又继续在温度应力方面发表论文20余篇,并于1999年出版了115万字的专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拱坝的发展
1.2 拱坝分类
1.3 坝址选择
1.4 设计条件
1.5 基本资料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枢纽布置和泄洪消能
2.1 概述
2.2 拱坝枢纽布置
2.3 拱坝高水头大流量泄洪
2.4 拱坝消能技术
2.5 拱坝枢纽的高速水流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拱坝体形设计与优化
3.1 拱坝的几何模型
3.2 拱坝体型的类型
3.3 拱坝的体形设计
3.4 拱坝体形的手工设计
3.5 拱坝体形的满应力设计
3.7 拱坝体形的单目标优化设计
3.8 拱坝体形的双目标优化设计
3.9 拱坝体形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3.10 拱坝的智能优化辅助设计
3.11 拱坝化中的表态分析与稳定分析
3.12 拱坝优化中的动态应力分析
3.13 拱坝体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3.14 拱坝体形的经验性评估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拱坝静态应力分析——结构力学方法
4.1 概论
4.2 基础变位计算
4.3 悬臂梁计算
4.4. 拱圈计算
4.5 拱冠梁法
4.6 多拱梁法——五向协调
4.7 多拱梁法——四向协调
4.8 多拱梁试载法——三向逐步调整
4.9 多拱梁法——三向协调
4.10 泊松比影响的调整
4.11 混合法
4.12 坝体应力计算
4.13 算例
4.14 影响拱梁径向荷载分配的因素
4.15 多拱梁法与有限元法的耦合
4.16 非线性多拱梁法
4.17 圆拱弹性稳定性
第五章 拱坝静态应力分析——有限单元法
……
第六章 拱坝动态应力分析和抗震设计
第七章 拱坝抗滑稳定分析
第八章 拱坝基础处理
第九章 拱坝温度控制
第十章 拱坝细部结构与监测体系
第十一章 特殊拱坝
第十二章 关于拱坝应力控制标准和接缝灌浆时间的研究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