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民法侵权行为法

侵权行为法

侵权行为法

定 价:¥45.00

作 者: 杨立新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博学法学系列
标 签: 民法

ISBN: 9787309047141 出版时间: 2005-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72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侵权行为法作为民法的权利保护法,在民法的理论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本书以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和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为基础,结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侵权行为法的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吸收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司法实践经验,构建了全新的侵权行为法体系。全书共分五编,分别是:导论、侵权责任构成、侵权责任形态、侵权行为类型和侵权损害赔偿。在这一体系下,本书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出发,对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原理和各项规则,结合司法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和说明,力求创新。在侵权责任构成部分,对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抗辩事由以及侵权责任竞合等规则,分别加以说明。在侵权责任形态部分,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侵权责任形态体系的概念,分别说明了侵权责任的直接责任与替代责任、单方责任与双方责任以及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等不同形态,观点新颖,结构完整,切合司法实际。在侵权行为类型部分,作者借鉴英美法系侵权行为类型化的做法,对我国的侵权行为界定为四种基本类型,并对各种基本类型的侵权行为所表现的不同的具体侵权行为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全书理论体系严谨,观点明确,逻辑性强,说明法理结合实际案例,力图深入浅出,代表了我国侵权行为法研究的学科前沿,可作为高等法律院校开设侵权行为法课程的理想教材,也可供司法实践部门的人员参阅。

作者简介

  主编杨立新副主编马桦撰稿人杨立新马桦林旭霞王华杰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曾任全国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从1975年起,从事审判工作、检察工作和法学研究、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检察员;烟台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80年开始进行法学研究并发表法学研究作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出版论著5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到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早稻田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铭传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澳门大学等著名学府访问讲学。马桦,四川成都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德国柏林经济学院访问学者。曾供职于四川省财政厅和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在《法学前沿》、《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合著《企业法公司法案例精解精析》、《刑法案例教程》,在《国际商报》上主持“金融资产管理”连载专栏。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编 导 论

第一章 侵权行为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 侵权行为的概念
二、 侵权行为的特征

第二节 侵权行为形态
一、 侵权行为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 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三、 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四、 积极侵权行为和消极侵权行为

第三节 侵权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一、 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
二、 侵权行为与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
三、 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第二章 侵权行为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 侵权行为法的概念
二、 侵权行为法的特征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
一、 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涵义
二、 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发展过程
三、 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意义
四、 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侵权行为一般条款

第三节 侵权行为法的功能
一、 补偿功能
二、 惩罚功能
三、 预防功能

第四节 侵权行为法的渊源
一、 宪法渊源
二、 民法渊源
三、 其他法律渊源
四、 司法解释渊源
五、 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渊源

第五节 侵权行为法的结构
一、 侵权普通法和侵权特别法的界定
二、 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的区别
三、 区别侵权普通法和侵权特别法的意义
四、 侵权特别法

第六节 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
一、 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概况
二、 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作用
三、 侵权行为法司法解释的适用

第七节 侵权行为法在我国民法中的相对独立地位
一、 两大法系的基本做法
二、 两大法系的融合和我国的研究成果
三、 制定我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思路

第八节 侵权行为法与其他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一、 侵权行为法与刑法
二、 侵权行为法与行政法
三、 侵权行为法与合同法

第三章 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国外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
一、 习惯法时期
二、 古代成文法时期
三、 现代法时期

第二节 中国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
一、 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
二、 中国近代侵权行为法

第三节 现代侵权行为法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二、 侵权行为法更加注重对人格权的保护
三、 侵权行为法的补偿职能逐渐强化

第二编 侵权责任构成

第四章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第一节 归责原则概述
一、 归责概念
二、 归责原则
三、 归责原则体系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一、 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沿革
二、 过错责任原则的内涵和功能
三、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第三节 过错推定原则
一、 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和沿革
二、 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和地位
三、 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和适用规则

第四节 无过错责任原则
一、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
二、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历史沿革
三、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和适用规则

第五章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第一节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说
一、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二、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理论学说

第二节 违法行为
一、 违法行为的概念
二、 违法行为的方式
三、 违法行为的样态
四、 阻却违法行为

第三节 损害事实
一、 损害事实的概念和结构
二、 损害事实的种类
三、 多重损害事实

第四节 因果关系
一、 因果关系的概念
二、 因果关系中的原因
三、 确定因果关系的理论
四、 确定我国侵权行为法因果关系要件的规则
五、 共同原因中原因力对侵权责任的决定作用

第五节 主观过错
一、 过错概念的性质
二、 过错形态——故意
三、 过错形态——过失

第六章 抗辩事由

第一节 抗辩事由概述
一、 抗辩事由概述
二、 抗辩事由的分类

第二节 一般抗辩事由
一、 职务授权行为
二、 正当防卫
三、 紧急避险
四、 受害人承诺
五、 自助行为

第三节 特别抗辩事由
一、 受害人过错
二、 第三人过错
三、 不可抗力
四、 意外事件

第四节 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
一、 侵权行为的一般诉讼时效
二、 侵权行为的特殊诉讼时效
三、 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

第七章 侵权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竞合

第一节 民事责任竞合概述
一、 民事责任竞合的概念和特征
二、 侵权民事责任竞合的产生
三、 侵权民事责任竞合的法律后果
四、 侵权民事责任聚合

第二节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一、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原因
二、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区别

第三节 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的竞合
一、 侵权责任与不当得利责任竞合的原因
二、 侵权责任和不当得利责任的区别

第四节 绝对权的请求权与侵权责任请求权的竞合
一、 绝对权请求权的含义
二、 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的区别
三、 绝对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的规则

第八章 侵权责任方式和民事制裁方式

第一节 侵权责任方式概述
一、 侵权责任方式的概念和特征
二、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类型和适用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
一、 财产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
二、 精神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
三、 综合型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

第三节 民事制裁方式
一、 民事制裁方式概述
二、 民事制裁方式的适用方式

第三编 侵权责任形态

第九章 侵权责任形态概述

第一节 侵权责任形态的概念和历史演进
一、 侵权责任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 侵权责任形态的历史演进
三、 侵权责任形态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四、 侵权责任形态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五、 侵权责任形态与侵权行为形态的关系

第二节 侵权责任形态的类型和内容
一、 侵权责任形态的类型
二、 侵权责任形态的内容
三、 侵权责任形态的相互关系

第十章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

第一节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基础行为
一、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基础行为的不同概念
二、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基础行为的不同适用规则

第二节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对比
一、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理论基础
三、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责任构成
四、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赔偿法律关系
五、 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抗辩事由

第十一章 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

第一节 单方责任
一、 加害人责任
二、 受害人责任

第二节 双方责任中的过失相抵
一、 与有过失的概念和特征
二、 过失相抵的概念和构成
三、 过失相抵的责任分担和实行

第三节 双方责任的公平责任
一、 公平责任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二、 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

第十二章 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

第一节 单独责任
一、 单独责任的概念
二、 单独责任的承担

第二节 共同责任中的连带责任
一、 共同侵权行为
二、 共同危险行为
三、 视为共同侵权行为
四、 合伙致人损害
五、 连带责任的基本规则

第三节 共同责任中的按份责任
一、 无过错联系的共同致害
二、 按份责任的基本规则

第四节 不真正连带责任
一、 适用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
二、 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三、 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效力
四、 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实行规则

第五节 共同责任中的补充责任
一、 侵权补充责任概述
二、 侵权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三、 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编 侵权行为类型

第十三章 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 大陆法系侵权行为一般化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 侵权行为法一般化立法的重要意义
二、 侵权行为法一般化立法的局限

第二节 英美侵权行为法类型化立法的主要内容
一、 英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
二、 美国法的侵权行为类型化
三、 英美法侵权行为类型化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侵权行为法类型化的发展趋势
一、 坚持侵权行为类型化的理由
二、 一般化和类型化结合是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方向
三、 我国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

第十四章 适用自己责任的侵权行为

第一节 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身的侵权行为
一、 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身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身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二节 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格
一、 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格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人格及其利益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 妨害家庭关系
一、 妨害家庭关系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妨害家庭关系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四节 侵害物权
一、 侵害物权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侵害物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五节 侵害债权
一、 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六节 侵害知识产权
一、侵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基本规则
二、侵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七节 媒体侵权
一、 媒体侵权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媒体侵权的具体形式

第八节 商业侵权
一、 商业侵权的基本规则
二、 商业侵权的具体形式

第九节 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
一、 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侵权行为的基本规则
二、 恶意诉讼和恶意告发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十五章 适用替代责任的侵权行为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侵权行为
一、 国家公务员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国家公务员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二节 用人者的侵权行为
一、 用人者的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用人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 法定代理人的侵权行为
一、 法定代理人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法定代理人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四节 专家侵权行为
一、 专家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专家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五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
一、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六节 物件致害侵权行为
一、 物件致害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物件致害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十六章 适用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

第一节 产品侵权行为
一、 产品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产品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二节 危险活动和危险物的侵权行为
一、 危险活动和危险物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危险活动和危险物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 污染环境侵权行为
一、 污染环境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污染环境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四节 动物致害侵权行为
一、 动物致害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动物致害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十七章 事故侵权行为

第一节 医疗事故侵权行为
一、 医疗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医疗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
一、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 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行为
一、 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四节 工伤事故侵权行为
一、 工伤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工伤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五节 火灾事故侵权行为
一、 火灾事故侵权行为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二、 火灾事故侵权行为的具体形式

第五编 侵权损害赔偿

第十八章 侵权损害赔偿规则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概述
一、 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二、 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
三、 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

第二节 损害赔偿关系的当事人
一、 赔偿权利主体(受害人)
二、 赔偿义务主体(加害人)

第三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规则
一、 全部赔偿
二、 财产赔偿
三、 损益相抵
四、 过失相抵
五、 衡平原则

第四节 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赔偿数额计算
一、 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类型和特点
二、 决定数种原因造成损害结果分割赔偿责任份额的因素
三、 具体的赔偿数额计算

第十九章 人身损害赔偿

第一节 人身损害赔偿概述
一、 人身损害和人身损害赔偿
二、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三、 人身损害的实际损害和损失
四、 人身损害赔偿的一般范围

第二节 人身损害的常规赔偿
一、我国人身损害常规赔偿的基本内容
二、具体赔偿内容

第三节 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
一、 劳动能力丧失赔偿的理论依据
二、 赔偿范围

第四节 造成死亡的赔偿
一、 对致死者损害赔偿的理论根据
二、 赔偿内容

第五节 扶养损害赔偿
一、 扶养损害赔偿概述
二、 扶养丧失的间接受害人及其扶养损害赔偿请求权
三、 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
四、 间接受害人扶养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第六节 人身损害的抚慰金赔偿
一、 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的地位和性质
二、 人身伤害抚慰金赔偿责任的构成和适用
三、 抚慰金赔偿办法

第七节 定期金赔偿
一、 可以实行定期金赔偿的赔偿项目
二、 定期金赔偿方法

第八节 未出生的胎儿受到损害的赔偿和死者尸体损害赔偿
一、 概说
二、 具体赔偿方法

第二十章 财产损害赔偿

第一节 财产损害赔偿概述
一、 财产损害的概念和特征
二、 财产损害的种类
三、 财产损害的赔偿范围

第二节 财产损害数额的计算
一、 直接损失的计算
二、 间接损失的计算
三、 其他财产利益损失的推算

第三节 财产损害赔偿的方法
一、 折价赔偿
二、 实物赔偿

第四节 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一、 确立侵害财产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二、 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
三、 侵害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第二十一章 精神损害赔偿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概说
一、 精神和精神损害的概念
二、 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三、 精神损害赔偿的结构
四、 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
五、 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
六、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形式
一、 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形式
二、 精神利益损害赔偿
三、 抚慰金赔偿
四、 对精神损害救济的其他方式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
一、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二、 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原则
三、 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规则

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