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公诉制度的产生
第二节 国外公诉制度的主要模式
一、国外主要的公诉制度
二、公诉制度的差异与产生原因
三、刑事诉讼中的公诉职能
第三节 我国公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检察制度溯源
二、我国公诉制度的产生
三、新中国公诉制度的形成
四、我国公诉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公诉权的基本权能与运行机制
一、公诉权的基本权能
二、公诉权的运行机制
第二章 刑事诉讼模式改革与公诉制度
第一节 两大法系刑事诉讼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一、对抗制审判模式
二、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
三、混合式审判模式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变革
一、原刑事诉讼模式的基本内容与运作问题
二、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方式改革成效的理性分析
一、以庭审为中心的新型诉讼结构初步确立
二、合理划分控、辩、审三方诉讼职能,建立新型的控审、控辩和辩审关系
三、庭审程序和方式的变化使庭审重心和主导权发生转移
四、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推动了司法界和社会对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认可与接受
第四节 现行刑事诉讼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立法不够周密所导致的运行缺陷
二、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或不完善所引发的问题
三、理论研究中出现的偏差
第五节 对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改革方向的思考
一、采取明智的改革策略和步骤
二、努力避免脱离社会的整体环境,无视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单纯地就法律而言法律
三、避免用非优即劣、非黑即白的简单的二元化标准看待对抗制和职权主义
四、必须避免“制度乐观主义”
五、在移植和借鉴国际规则和国外法律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国情条件
六、处理好改革与继承的关系
第六节 刑事诉讼模式改革带给公诉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抗辩式庭审模式为公诉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刑事诉讼模式改革对公诉活动的挑战
第七节 公诉工作应对刑事诉讼模式改革的思路
一、树立新的公诉意识,切实转移公诉工作的重心
二、理清控、辩、审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
三、建立庭前证据开示制度
四、推行起诉书改革
五、加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与改革
六、完善认证与当庭宣判规则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公诉人的举证规则与实务
第一节 举证制度概述
一、举证责任
二、举证范围
三、举证程序
四、公诉人举证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公诉人举证的不足与改进
一、司法实践中公诉人举证存在的不足
二、强化庭审举证效果的几点措施
第三节 多媒体举证
一、多媒体举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多媒体举证的具体运用
三、进一步提高多媒体举证系统使用效率和效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公诉人的质证规则与实务
第一节 我国刑事诉讼质证制度概述
一、质证概念
二、质证主体
三、质证方式
第二节 质证规则
一、直接和言辞原则
二、交叉询问规则
三、传闻证据规则
四、禁止诱导性询问规则
五、意见证据规则
六、最佳证据规则
七、质疑证人规则
第三节 对完善我国质证制度的若干思考
一、重新设置对被告人的讯问程序
二、完善交叉询问规则
第四节 对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当庭质证
一、概述
二、讯问被告人的基本规则
三、被告人对待公诉人讯问通常所持的几种态度
四、对已认罪的被告人的讯问
五、对不认罪或者否认部分指控的被告人的讯问
六、公诉人聆听被害人、诉讼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经审判长许可后对被告人的发问
第五节 对证人证言的当庭质证
一、概述
二、证人资格的确定
三、对证人的询问方式
四、对感觉或感知能力存在缺陷的证人的询问
五、对存在错误记忆的证人的发问
六、对故意作伪证的证人的发问
七、对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的询问
八、对被害人的询问
第五章 刑事诉讼中公诉人的辩论规则与实务
第一节 辩论阶段的公诉人
一、辩论阶段的诉讼价值
二、法庭辩论的主体与主要方式
三、公诉人在辩论阶段的活动规则
第二节 公诉人在法庭辩论中的技巧与策略
一、法庭辩论中若干常用的证明方法
二、法庭辩论中经常出现的辩论陷阱
第三节 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及答辩的技巧
一、发表公诉意见应注意的问题
二、公诉人进行答辩应注意的问题
三、法庭辩论的四种形态
第四节 公诉人在答辩中法与情的兼蓄
一、潜心积累知识,不断提高修养
二、因案而宜,从案件的具体危害上组织出生动的反驳内容
三、对辩护人过分和狭隘的煽情,公诉人应从大众情结上 来挖掘社会价值层面的内容,选择高于辩方价值的层面喻法、喻情,用得体的理念与情感反衬出辩方的“小家之情”不可取
四、对于辩方极具鼓动性的片面观点,公诉人要注意根据旁听者的临场反映情况,必要时采取提醒的方式,及时将法庭的注意力集中到答辩上来
五、公诉人答辩要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