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开始的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纷繁复杂的画卷,生动展现了丧权辱国与民族独立、封闭与开放、保守与革命、前进与倒退、分裂与统一以及独裁和民主的尖锐斗争,其中的主旋律是变革与革命,目标则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真正富强。17世纪中叶,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系。“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摘自《共产党宣言》)而19世纪中期的中国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思想文化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面对资产阶级以攫取利润为驱动、以取得原料和市场为目的、以商船和炮舰为手段的激烈冲击,中华民族做出了回应。近现代的中国,在十分被动的状态下卷入了世界近现代化的潮流,外来冲击与内部变革纵横交错,写就了一部荡气回肠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这部历史虽然只有短暂的100多年,却是中国有史以来社会变化最深刻、社会动荡最剧烈的时期。其问,发生过多次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清朝封建统治、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的战争,发生过多次向西方学习的社会变革运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各种社会力量、政治派别,都对中国的命运和出路设计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上至封建皇帝和总统,下至一般的平民百姓,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这段历史变动中。一次战争的创伤尚未平复,另一次战争的火焰又燃烧起来;一次斗争和变革失败不久,另一次斗争和变革又接踵而至;一批先行者刚刚倒下,又一批志士仁人就站了起来。中国社会历史在激荡中前进,中国人民在斗争中觉醒。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简言之,中国人民100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民族的彻底独立和国家的真正富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革命,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中国人民用血泪凝成的宝贵财富,都是我们必须要正视和继承的遗产。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2004年经党中央讨论决定,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列为大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之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国史教育。为了贯彻这一主导思想,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专题形式编写了这本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满足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