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清代嘉庆瓷器概述白地青花青花釉里红白地粉彩珊瑚红地粉彩胭脂红地粉彩紫地粉彩粉地粉彩粉青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松石绿地粉彩粉蓝地粉彩霁蓝地粉彩天蓝地粉彩金地粉彩黑地粉彩备色地粉彩锦地粉彩白地胭脂红彩白地矾红彩青花矾红彩广彩豆青地青花加白珊瑚红地白花松石绿地自彩青花黄彩白地绿彩黄地绿彩青花绿彩黄地紫绿彩珊瑚红地金彩豆青地金彩绿地金彩蓝地金彩红地珐琅彩墨彩绿地紫彩青花金彩青花五彩斗彩白釉霁红釉胭脂红釉黄釉米黄釉冬青釉豆青釉天蓝釉霁蓝釉金釉茶叶末釉酱釉窑变釉炉钧釉仿汝釉仿哥釉仿官釉仿漆釉 书摘清代嘉庆瓷器概述 嘉庆一朝(1796~1820)计25年,是清王朝由盛人衰的转折期。大清王朝的康雍乾盛世已是昨日黄花,瓷器生产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由盛入衰时期,乾隆中晚期以来官窑瓷器烧造质量下降的现象在本朝明显表现出来。而且生产量亦大为减少,究其原因应有以下几点: 一、内乱外患,政局不稳。嘉庆亲政之时,清政府正面l临着川陕白莲教农民起义的强烈冲击,直到嘉庆九年,震撼全国的起义方被镇压下去。以后则动乱不已,先是嘉庆十二年的湘、浙、粤三省海面的渔民起义。接着嘉庆十八年北方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一度攻进北京皇宫,至今隆宗门的匾额之上还留有当年起义军射上去的箭簇。内乱不休,外患迭至。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正积极向东方拓展势力,商人、传教士、炮舰、鸦片纷纷涌来,对清王朝的统治构成了极大威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统治集团实在是拿不出过多的精力关注瓷器生产。 二、财政紧张,入不敷出。嘉庆四年,皇帝亲政,从乾隆手中接过的不是盛世的辉煌,而是严重财政危机的烂摊子。库存充盈曾是乾隆盛世的一大标志,但由于连年用兵,已耗掉国库大量的积蓄。加之承平日久,奢糜之风日长,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挥霍无度,使库府积存如流水一样消耗殆尽。嘉庆亲政后又面对动荡的局势,急需庞大的军费开支,统治集团实在是拿不出过多的银两用在瓷器烧造上。 三、遏制奢侈,倡导节俭。由于国家积衰日久,财政吃紧,迫使嘉庆皇帝开源节流,并倡导节俭。乾隆之时,各省官员进京觐见皇帝时,按照俗例均要进呈贡物,为博天子一笑,达到邀宠求荣的目的,竞相奉献珍宝古玩,花样翻新。嘉庆帝在惩办和砷的同时通谕内阁,呈献上来的古玩珍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真是不如粪土。从此以后,凡是进呈违禁宝物的官员,均予以惩处,决不轻恕。身先节俭,崇尚清廉,这一点终其一生始终比较注意。如嘉庆四年底得知由叶尔羌解运进京的大块玉石正在途中,随即传下谕旨,不论这些玉石运到了何处,都要放弃在当地,无须解运进京。同时还废除了年节时分大臣进呈如意的规矩,并说进呈如意是为了取兆吉祥,实在是没什么意思,大臣觉得那东西如意,而他看了倒不如意。虽然对贡献瓷器未加禁止,但嘉庆无雍正、乾隆皇帝嗜好瓷器的雅兴,故无意关注瓷器生产。 以上几点造成了嘉庆官窑瓷器数量减少、质量不高的现实,当然也不排除制瓷工艺不断退步的技术原因。但是,不能就此认定本朝官窑并无佳器,事实上有些器物还基本保持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以下就嘉庆官、民窑瓷器的品种、器型、胎釉、纹饰等几方面加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