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大学、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事业也十分兴盛,而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记录反映其内容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极为丰富,正因为如此,国内历史地理学者的分布和所研究的区域主要也在中东部,这都是事实。2003年10月,当会议承办单位设计出会议主题“西部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出在乌鲁木齐召开年会的通知后,各地学者对此表示理解,予以相当关注,并在2004年夏季踊跃参加了学术研讨会。现在会议论文集已经编齐,里面关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历史地理的研究论文占有不少的篇幅,这反映了国内历史地理学界的基本研究态势,出于对这一事实的尊重,这部论文集的名称就被确定为“中国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历史地理研究缺乏野外工作的可操作技术手段,已是人所共知,习惯所说“历史文献分析整理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通过野外工作,对历史文献记载的印证,是一种以文献记载为主的辅助研究方式。另外,在野外的具体工作步骤和内容,也缺乏理性总结。对于现阶段学科发展所提出的提高研究精度的要求,以以往的经验和工作方式,殆难以满足。1980年代初,李旭旦先生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撰写“人文地理学”辞条,在概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时,他写到:“中国拥有大量的历史地理文献,历史地理学者利用这些丰富资料,进行沿革地理的研究,已有悠久历史。1949年以来,又通过历史文献的分析和野外实地考察从事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和《中国历史地图集》(1974)等。近年来,已开始应用诸如孢粉分析、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航空和航天照片判读等新的科学技术方法。今后,在继承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新的科学技术方法的应用,是中国历史地理学者的重要任务”。此后,国内历史地理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没有出现明显改观。在这次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师生提出的研究论文,娴熟地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来研究探讨历史地理问题,其过程和结论令人耳目一新,就代表着这样一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