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五十一岁时曾向老子请教礼方面的知识,遭到老子的一番训斥。老子说:“你一定要去掉身上的骄气和乱七八糟的欲望,这张得意洋洋的脸色和一心想出人头地的想法,对你没什么好处。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几句话。”孔子接受了老子的这番忠告,事后,他曾对自己的学生说:“水里游的,地上走的,空中飞的,我都知道,但对于龙,我却一无所知。老子大概就像龙吧。”老子晚年,看到周王朝日趋衰落,决定离开。他骑着一头青牛,朝西方走去,走到函谷关,守关的长官知道他要永远离开了,便对他说:“请您将自己的见解学说写下来吧。”老子于是写了五千余字,交给他,出关走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老子留下的这五千余字,主要论述“道德”的本义,因此,后人将它称为《道德经》;又因为它是老子的著作,故又称为((老子》。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值“大国争霸”和“大夫兼并”最激烈的时期,许多贵族在斗争中失去了地位,没落下去了,盛极而衰,这种趋势无法阻挡,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配着这种变化。这种无形的力量就是“道”,它不是神,也不是天的意志,而是一种自然本质。在老子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天下权势和虚荣不值得去追求,得到的人马上又会失去它,谁要去争,谁就最终会失败。天地都不能持久,更何况人呢?再说。福祸相连,“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困为有了欲望以及由欲望带来的竞争。为什么老百姓那么苦?是因为统治阶级穷奢极侈,残酷剥削老百姓的结果;为什么天下有盗贼?就是因为规章制度太多了;为什么会有竞争,那是因为国家过分鼓励贤能之士,乱了大家的心。出路何在?一言以蔽之:法天道,自然无为。因为世间万物的生长、发展、变化,是受“道”或者“自然”制约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上帝或者神明所能支配,因此,人的努力是徒然的。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你们见过水么?天下还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但是水能攻克一切!聪明的人,总是守住“弱”的一面,所以他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统治者,老子献策献计说:“常使民无知、无欲。”“故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也就是建议统治者采用愚民政策。老子理想中的社会就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世界。老子的学说,否定了神的意志,强调事物总是相互转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认识意义。后来,在佛教影响下,道家学说与原始巫术、民间神秘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道教,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鲁迅就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P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