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兴桂,男,1936年生,湖南临澧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863计划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主任,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和《中国水稻科学》编委,曾任863计划生物领域第三、四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时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技术研究与中试开发”项目责任专家,“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协助袁隆平院士主持863计划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的研究项目,是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开拓者之一。近20年来,他组织全国有关单位科研人员,围绕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稻技术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多学科、多层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创立了以光温反应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两系杂交稻育种的基础理论;建立了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为核心技术的两系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以冷灌繁种、时控调节制种为关键技术的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了以核心种子生产为关键技术的光温敏不育系原种生产与防杂保纯技术体系;育成一批包括长江流域早稻、中稻、晚稻和华南早晚兼用两系杂交稻系列组合;至2000年全国两系杂交稻面积累计种植333万h㎡。1996-2000年间,主持国家“新育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生态适应性研究”,对全国新育成的46个实用光温敏不育系进行了多年多点育性跟踪,获得了数以十万计的育性生态数据;同时建立了1951-1992年全国38个地区的逐日温度数据库。依据上述两方面的数据,对我国新育成的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指标和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认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光温敏不育系繁殖、制种地域、季节的区域化问题进行了探讨。主持编著的著作有《两系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中国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生态》(科学出版社)、《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生态适应性研究》(气象出版社)等,合署的著作有《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与利用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发表论文5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