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外语英语写作/翻译精彩IELTS写作200篇点评

精彩IELTS写作200篇点评

精彩IELTS写作200篇点评

定 价:¥22.00

作 者: 赵国柱,赵亚臣 主编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雅思

ISBN: 9787561821343 出版时间: 2005-05-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小16开 页数: 257 字数:  

内容简介

  为了使考生更加明确雅思写作考试的具体要求,了解达到具体要求的正确途径和技巧,掌握雅思写作考试的特定规律,帮助考生提高备考效率,我们邀请了北京、天津、武汉、山西、山东等外语专业院校的教师和出国培训部的教师编写了《精彩IELTS写作200篇点评》一书,旨在让考生在多看多练中认清雅思写作的特点和本质,并能迅速通过雅思考试。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极力避免当前图书市场上雷同的形式,没有在讲解如何写作上占很多篇幅(只简单讲些技巧),而是用最大的篇幅给出经典范文让考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本书主要从雅思模拟写作范文点评入手,对今后比较有可能出现的200个话题给出精彩的范文,以便使广大考生在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和操练。本书的素材均是我们对近几年来的真题分析和预测,并参照国外雅思培训最新资料,因此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范文内容是多位教师仔细斟酌,并多次修改后定稿的,其精彩程序不言而喻。同时的排版上,我们在每篇范文旁给读者留出空白,以便读者做随笔使用。

作者简介

暂缺《精彩IELTS写作200篇点评》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数字传输引论
1.?1??数字信号及有关基本定义
1.?2??数字信号传输码型
1.?3??数字信号传输系列
1.?4??基带数字传输原理
1.?4.?1??码间干扰及眼图
1.?4.?2??Nyquist准则与Nyquist滤波特性的最佳分配
1.?4.?3??基带传输的误码率
1.?4.?4??匹配滤波
1.?4.?5??基带时域均衡
1.?5??通带数字传输原理
1.?5.?1??数字调制解调的一般概念
1.?5.?2??通带传输的最佳检测概念与误码率
1.?6??大容量无线数字传输引论
1.?6.?1??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系统模型
1.?6.?2??大容量无线数字传输与未来通信网构成的基本关系
1.?6.?3??大容量无线数字传输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
1.?6.?4??当代大容量无线数字传输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发展动向
第二章??传输分析
2.?1??传输信号的波形分析
2.?2??传输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2.?2.?1??功率谱分析方法
2.?2.?2??功率谱分析的一些重要公式与结果
2.?3??热噪声.?干扰.?失真同时作用下的误码分析
2.?3.?1??分析计算方法分类
2.?3.?2??热噪声.?干扰.?失真作用下的MPSK系统的误码率分析
2.?3.?3??热噪声.?干扰.?失真作用下的MQAM系统的误码率分析
2.?4??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中断预测分析
2.?4.?1??传播模型及有关统计参数
2.?4.?2??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对抗措施
2.?4.?3??Signature的概念
2.?4.?4??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中断预测
2.?5??射频干扰分析
2.?5.?1??FDM-FM系统间的干扰
2.?5.?2??模拟或数字系统对数字系统的干扰
2.?5.?3??数字系统对模拟系统的干扰
2.?5.?4??A.?L及R.?I.?方程及其推广应用
2.?6??可靠性.?可用性分析
2.?6.?1??概念与定义
2.?6.?2??可靠性.?可用性估计
第三章??信号设计与信号检测
3.?1??基本理论问题-一评价标准及性能极限
3.?2??从频域.?时域响应观点出发的信号设计
3.?2.?1??按Nyquist准则进行信号设计
3.?2.?2??最佳波形设计
3.?3??从频域有效利用及抵抗非线性失真观点出发的信号设计
3.?3.?1??最小频移键控(MSK)及连续相位调制(CPM)
3.?3.?2??CPM的一般表达
3.?3.?3??相位网格图及相位圆柱图
3.?3.?4??CPM信号设计及多种CPM型信号性能对比
3.?4??从信号星座观点出发的信号设计
3.?4.?1??PSK及QAM
3.?4.?2??二维星座的最佳分布
3.?4.?3??部分响应QAM-LQPRKm
3.?4.?4??正规QAM星座的优化修正设计
3.?5??信号检测与最佳接收
3.?5.?1??再论匹配滤波
3.?5.?2??相干载波恢复
3.?5.?3??相干解调与延迟逻辑解调
3.?5.?4??瞬时判决的最佳检测
3.?5.?5??多符号间隔观察的延迟判决检测
3.?5.?6??有严重码间干扰作用下的最佳检测
第四章??信号处理
4.?1??频率域及时间域自适应均衡
4.?1.?1??中频频域自适应均衡
4.?1.?2??中频时域自适应均衡
4.?1.?3??基带自适应均衡
4.?1.?4??自适应均衡器结构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4.?1.?5??自适应时域均衡器的性能改善示例
4.?1.?6??判决反馈均衡器的误码传播影响估计
4.?2??自适应干扰抵消
4.?2.?1??基带自适应干扰抵消
4.?2.?2??中频自适应干扰抵消
4.?2.?3??数模兼容传输时的干扰抵消
4.?2.?4??同路径干扰的自适应干扰提取再注入型干扰抵消技术
4.?2.?5??雷达干扰抵消
4.?2.?6??自适应干扰抵消器结构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4.?3??预失真线性化处理
4.?3.?1??不同线性化处理技术的比较
4.?3.?2??自适应预失真线性化
4.?3.?3??一些具体结构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4.?4??自适应发信功率控制
4.?4.?1??数模兼容传输时的ATPC构成
4.?4.?2??适应多载波并联传输借助数字公务信道传输控制信息的ATPC构成
4.?5??多载波并联传输处理
4.?5.?1??从容许带内线性振幅色散理解多载波并联处理抗色散能力的改善
4,?5.?2??从Signature理解多载波并联处理抗衰落能力的改善
4.?5.?3??多载波并联传输的基本系统结构
4.?6??自适应无误码倒换处理
4.?6.?1??无误码倒换的基本要求及主要指标拟订
4.?6.?2??不停机误码检测
4.?6.?3??自适应时延调节
4.?7??自适应分集接收
4.?7.?1??自适应分集接收分类及分集接收性能改善的一些新认识
4.?7.?2??单路振幅相位同时可调的判决定向最佳合成分集接收
4.?7.?3??双路振幅相位可调的最佳合成分集接收
4.?8??微波帧复接处理
4.?8.?1??微波帧复接的基本要求
4.?8.?2??同步复接及异步复接
4.?8.?3??不同码速调整方案的比较
4.?8.?4??帧构成及复接性能估计
4.?8.?5??CCITT推荐码速调整设计参数示例
4.?9??纠错编译码
4.?9.?1??自正交卷积码
4.?9.?2??BCH码
4.?9.?3??Lee码
4.?9.?4??R-S码及级联码
第五章??编码调制及功率/频谱有效利用
5.?1??调制与编码
5.?2??编码调制的基本优越性
5.?3??网格编码调制
5.?3.?1??TCM概念及其极限性能估计
5,?3.?2??TCM设计综合的一般途径
5.?3.?3??多维TCM
5.?3.?4??TCM码参数计算机搜索结果
5.?3.?5??TCM在复杂运行环境下的性能估计
5.?3.?6??TCM的有关弱点及其解决途径
5.?4??分组编码调制
5.?4.?1??BCM码构成的初期发展
5.?4.?2??最佳集分解BCM
5.?4.?3??BCM的性能估计
5.?5??恒包络型信号的编码调制
5.?5.?1??CPM型信号的编码调制
5.?5.?2??MSK信号的网格编码调制
5.?5.?3??FSK/PSK编码调制
5.?6??降低调制状态数的编码调制
5.?7??TCM的实用实施途径
5.?7.?1??卷积码一般构成及删除型卷积码
5.?7.?2??TCM的实用实施途径
5.?8??级联编码调制
5.?8.?1??串联型级联编码调制
5.?8.?2??并联型级联编码调制
5.?8.?3??串联加并联型级联编码调制
5.?9??编码调制信号的最佳检测
5.?9.?1??Viterbi译码
5.?9.?2??Viterbi译码的性能估计
5.?9.?3??编码调制信号的最佳检测
5.?10??编码调制信号最佳码构成的进一步讨论
5.?10.?1??衰落环境下编码调制信号的最佳码构成
5.?10.?2??干扰环境下编码调制信号的最佳码构成
5.?10.?3??多维星座及多维编码调制
5.?11??高速数字传输的编码调制应用示例
第六章??微波收发信技术
6.?1??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6.?2??微波低噪声场效应放大器
6.?2.?1??微带电路基础知识及基本结构
6.?2.?2??微波低噪声场效应放大器指标要求及设计方法
6.?2.?3??基本结构及多级低噪声放大器设计实际考虑
6.?3??微波功率放大器及微波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6.?3.?1??典型微波高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及性能指标要求
6.?3.?2??微波功率放大器
6.?3.?3??微波预失真器
6.?4??宽频带高线性上.?下变频器
6.?4.?1??下变频器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要求
6.?4.?2??下变频器典型方案及示例
6.?4.?3??上变频器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要求
6.?4.?4??上变频器典型方案及示例
6.?5??高稳定度微波本振源
6.?5.?1??基本原理及性能指标要求
6.?5.?2??锁相微波本振源典型方案及示例
6.?6??微波带通滤波器
6,?6.?1??微波滤波的重要作用及性能指标要求
6.?6.?2??微波滤波器的一些典型设计方案示例
6.?7??中频放大.?滤波及均衡
6.?7.?1??中放.?滤波.?均衡分系统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要求
6.?7.?2??中频放大器
6.?7.?3??中频滤波及均衡
6.?8??中频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6.?9??分波道及天馈线
6.?9.?1??典型天馈及分波道分系统性能指标
6.?9.?2??分波道设备
6.?9,?3??馈线设备
6.?9.?4??天线设备
6.?10??微波收发信设备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6.?10.?1??高频收发信系统主要指标测试方法
6.?10.?2??有关实测结果
第七章??高速多状态限带调制及自适应同步解调技术
7.?1??高速多状态限带调制及自适应同步解调设备的典型结构
7.?1.?1??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7.?1.?2??典型传输指标要求
7.?2??限带要求及滚降滤波技术
7.?2.?1??发信功率谱框架及最小传输容量限制
7.?2.?2??滚降滤波要求
7.?3??MPSK及MQAM调制
7.?3.?1??调制器用基本部件--乘法器
7.?3.?2??MPSK调制
7.?3.?3??MQAM调制
7.?3.?4??收发逻辑处理
7.?3.?5??MPSK/MQAM通用多状态调制器的构成
7.?4??高速同步解调器的相干载波恢复技术
7.?4.?1??高速多状态同步解调基本原理及时域传输波形状况
7.?4.?2??相干载波恢复环路分类及MPSK信号的相干载波恢复
7.?4.?3??高速多状态MQAM信号的相干载波恢复
7.?4.?4??估值均衡联合型载波恢复环路的通用基带处理技术
7.?4.?5??载波恢复环路的通用设计方法
7.?5??高速同步解调器的位定时恢复技术
7.?5.?1??位同步信号的性能要求
7.?5.?2??位同步信号的提取方法
7.?5.?3??位同步信号的提纯方法
7.?5.?4??数字式位定时恢复方法
7.?6??高速多状态自适应同步解调
7.?6.?1??同步解调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7.?6.?2??估值均衡联合型近代自适应同步解调器的基本结构模型
7.?6.?3??环路性能的分析/模拟方法
7.?6.?4??实际设备构成的基本特点及主要设计考虑
7.?7??全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7.?7.?1??全数字化调制.?解调器的一般构成
7.?7.?2??快速锁定的高速全数字化载波恢复环技术
7.?7.?3??全数字化自适应均衡及干扰抵消的接收机结构
7.?8??新一代高速多状态调制解调技术
7.?8.?1??16QAM限带调制及估值均衡联合型自适应同步解调分系统
7.?8.?2??MQAM阶梯圆滑化星座结构高速多状态调制及自适应同步解调
7.?9??高速多状态调制解调性能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7.?9.?1??性能测试方法
7.?9.?2??实测结果
第八章??自适应均衡技术
8.?1??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8.?2??可变谐振型中频频域自适应均衡
8.?2.?1??可变谐振型中频AFE方案评价
8.?2.?2??软.?硬件设计构成
8.?3??中频时域自适应均衡器
8.?4??自适应盲均衡
8.?4.?1??盲均衡算法概述
8.?4.?2??CMA及RCA盲均衡
8.?4.?3??多级MAP型盲均衡
8.?5??全数字自适应均衡
8.?6??自适应均衡器与高速调制解调器的联合结构设计
8.?6.?1??TCM与Viterbi检测情况下自适应均衡与高速调制解调的联合结构设计
8.?7??自适应均衡设备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8.?7.?1??性能测试方法
8.?7.?2??实测结果
第九章??无误码倒换技术
9.?1??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9.?1.?1??典型结构
9.?1.?2??典型技术指标要求
9.?2??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N:1无误码倒换结构示例
9.?2.?1??日本4/5/6L-D116QAM?200Mbit/s系统的无误码倒换
9.?2.?2??具有分集通路中频接口带DAP-140Mbit/s设备的N:1无误码倒换
9.?2.?3??并联倒换与串联倒换的简要对比
9.?3??无误码倒换运行中的帧同步器
9.?3.?1??帧同步检测与搜索
9.?3.?2??奇偶校验检测
9.?3.?3??路由选择识别
9.?4??自动.?手动倒换控制
9.?4.?1??倒换控制的基本信号流向及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9.?4.?2??倒换控制流程
9.?5??SDH系统无误码倒换
9.?5.?1??SDH网络无误码倒换的必要性
9.?5.?2??利用AX组件的无误码倒换方法
9.?5.?3??利用AX组件的SDH网络救复结构
9.?6??无误码倒换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9,?6.?1??重要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9.?6.?2??主要性能实测结果
第十章??微波帧复接技术
10.?1??设备典型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10,?1.?1??典型结构
10.?1.?2??典型性能指标要求
10.?2??微波帧复接其它结构示例
10.?2.?1??NEC?500系列MDAP-140MB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10.?2.?2??NEC?700系列MDP-140MB?4T-700A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10.?2.?3??原意大利GTE公司CMF40-16QAM/140MB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10.?2.?4??480路X2异步复接8PSK-960路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10.?2.?5??日本NTT?4/5/6L-D1?16QAM-200MB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10.?2.?6??加拿大NTRD-6B?64QAM-140MB系统微波帧复接结构
10.?3??微波帧复接主要部件构成方法
10.?3.?1??发信CMl/NRZ码变换
10.?3.?2??发信数字信号处理器
10.?3.?3??收信数字信号处理器
10.?3.?4??NRZ/CMl变换
10.?3.?5??异步微波帧复接
10.?4??SDH微波帧复接问题
10.?5??微波帧复接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10.?5.?1??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10.?5.?2??主要性能实测结果
第十一章??公务传输技术
11.?1??公务传输种类.?特点及典型结构
11.?2??公务传输信息类型及业务组织
11.?3??次基带模拟公务传输的性能分析与设计
11.?3.?1??公务二次调制及解调方式
11.?3.?2??公务信道对主信道的于扰
11.?3.?3??主信道对公务信道的影响
11.?4??FSK二次调制的数字公务传输
11.?5??公务传输构成示例
11.?6??公务传输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11.?6.?1??测试方法
11.?6.?2??实测结果
第十二章??微机化远程监控技术
12.?1??二级网汉字表达微机化远程监控设备及网络典型结构
12.?2??中继站设备
12.?3??主站设备
12.?4??传输信道
12.?5??链路级帧结构
12.?6??主机.?前端机.?从机.?网卡的功能及结构
12.?7??系统软件结构及表达
12.?8??环境监控设备
12.?9??智能化监测告警显示设备
12.?10??专家系统及人工智能在微波监控中的应用
12.?11??SDH监控有关问题
12.?11.?1??SDH监控系统的基本设计构成考虑
12.?11.?2??SDH监控系统结构模型
12.?11.?3??网络单元监控系统
12.?11.?4??单盘控制系统
12.?11.?5??网络管理操作系统
12.?11.?6??SDH监控系统实际应用示例
12.?12??二级网远程监控主要性能及功能测试方法与实测结果
12.?12.?1??主要性能及功能测试方法
12.?12.?2??实测结果
第十三章??分集接收技术
13.?1??中频合成型空间分集接收的一般结构及性能指标要求
13.?2??最大功率中频合成型空间分集接收
13.?2.?1??结构框图及动作原理
13.?2.?2??重要部件构成及设计
13.?3??最小色散中频合成型空间分集接收
13.?4??空间分集接收时延差的动态调整方法
13.?5??频率分集.?角分集.?方向图分集及多重分集的应用前景
13.?6??分集接收设备性能测试方法与实测结果
13.?6.?1??性能测试方法
13.?6.?2??重要性能实测结果
第十四章??衰落模拟器及数字微波的传播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技术
14.?1??多径衰落模型
14.?2??衰落模拟器的典型结构
14.?3??衰落模拟器的软.?硬件构成
14.?3.?1??硬件构成
14.?3.?2??软件构成
14.?4??中频衰落模拟器测试方法与实测结果
14.?4.?1??测试方法
14.?4.?2??实测结果
14.?5??数字微波的传播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设备的典型结构
14.?5.?1??传播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14.?5.?2??传播测试设备的典型结构
14.?6??数字微波的传播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设备的软.?硬件构成
14.?6.?1??硬件设备的结构
14.?6.?2??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软件程序
14.?6.?3??定标
14.?7??数字微波的传播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设备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
14.?7.?1??衰落深度与带内幅度色散的测试
14.?7.?2??交又极化鉴别度(XPD)的测试
14.?7.?3??空间分集的测试
14.?7.?4??模式参量的拟合
14.?7.?5??测试结果
第十五章??数字微波传输设备的电源技术
15.?1??数字微波设备电源性能要求.?特点及典型结构
15.?2??微波功率放大器电源技术
15.?2.?1??电气性能
15.?2.?2??工作原理
15.?2.?3??电路设计
15.?3??调制.?解调.?数字处理设备电源技术
15.?3.?1??电气性能
15.?3.?2??电路框图
15.?3.?3??提高电路稳定度的措施
15.?3.?4??减小纹波干扰的措施
15.?4??集成化技术
15.?5??数字微波设备电源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实测结果
15.?5.?1??电压调整率Sv的测试方法
]5.?5.?2??电流调整率SI的测试方法
15.?5.?3??温度系数ST的测试方法
15.?5.?4??输出纹波峰线峰值的测试方法
15.?5.?5??效率??的测试方法
15.?5.?6??实测结果
第十六章??同步数字系列信号的数字微波传输
16.?1??为什么要发展同步数字系列(SDH)
16.?2??SDH的信号结构及接口.?传输规范
16.?2.?1??SDH的比特速率
16.?2.?2??STM-1的帧结构
16.?2.?3??SDH的复接结构
16.?2.?4??SDH的接口特性
16.?2.?5??SDH传送网分层结构
16.?2.?6??不同标准化组织的SDH传输标准间的关系及差别
16.?3??SDH对形成新一代数字微波传输方式的影响
16.?3.?1??适应SDH要求的数字微波新对策与新技术
16.?3.?2??实现SDH数字微波传输的其它有关问题
16.?4??新一代SDH数字微波及卫星通信系统规划与设计
16.?4.?1??涉及SDH传输的CCIR波道间隔.?容量配置及调制方式选择示例
16.?4.?2??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规划示例
16.?4.?3??日本NTT的规划示例
16.?4.?4??一些实际系统设计构成示例
16.?4.?5??数字卫星通信16QAM-STM-1传输设计示例
16.?5??SDH数字微波及卫星传输网络的构成
16.?5.?1??从传输网络拓扑看SDH的优越性
16.?5.?2??SDH自愈环构成
16.?5.?3??SDH互连环结构
16.?5.?4??更复杂的SDH网络拓扑结构
16.?5.?5??高速数据SDH传输网构成
16.?5.?6??PDH/SDH兼容并存网络管理
16.?5.?7??借助SDH数字微波系统构成SDH网络
16.?5.?8??卫星SDH网络
第十七章??系统工程总体设计方法与示例
17.?1??假想参考通路数字连接模型及ITU-T/R对数字传输的性能指标与可用性指标要求
17.?1.?1??1TU-TG.?821建议与G.?826建议要求的基本差异
17.?1.?2??基于G.?821的质量指标要求
17.?1.?3??基于G.?826的质量指标要求
17.?2??数字微波传输射频波道配置的有关建议要求
17.?2.?1??PDH的有关要求
17.?2.?2??SDH的有关要求
17.?3??基本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
17.?3.?1??基本设计目标
17.?3.?2??基本设计原则
17.?4??系统构成及接口配合
17.?4.?1??系统构成
17.?4.?2??接口配合
17.?5??射频波道配置及干扰估计
17.?5.?1??射频波道配置
17.?5.?2??实际干扰通路决定的信号干扰功率比的估计
17.?5.?3??数模兼容传输时干扰要求的估计
17.?6??电波传播对路由设计.?站址选择及通路性能的影响
17.?6.?1??通路几何学
17.?6.?2??大气.?地形的基本传播影响及相应主要特征参数
17.?6.?3??平衰落性能估计
17.?6.?4??组合平衰落.?选择性衰落.?干扰影响的瞬时中断预测工程计算法
17.?7??线路信噪比计算
17.?7.?1??计算方法及程序结构
17.?7.?2??数值示例及通用源程序与软件包问题
17.?7.?3??数字微波传输线路信噪比计算等基本公式
17.?7.?4??数字卫星传输线路信噪比计算等基本公式
17.?8??线路性能指标及可用性指标分配方法
17.?8.?1??线路性能指标分配方法
17.?8.?2??由线路可用性指标要求对设备可靠性指标要求的分配
17.?9??瞬时中断预测流程
17.?10??信噪比分配估计流程
17.?11??系统设计示例
17.?11.?1??大容量数字微波系统设计示例
17.?11.?2??大容量数字卫星系统设计示例
17.?12??网络.?子网络及网络保护
17.?12.?1??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17.?12.?2??网络保护的动态搜索算法
17.?13??一个实际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设计.?研制.?开发实现与实测结果
17.?13.?1??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本要求及全套新技术装备
17.?13.?2??国家鉴定室内测试及野外现场试验验收的全套系统装备布局
17.?13.?3??系统特性概要
17.?13.?4??系统构成典型方式
17.?13.?5??系统特点及技术水平
17.?13.?6??系统实测结果
结语
缩写词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