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虽然郭绍虞、罗根泽先生等的专著早巳行世,但在古典文学研究界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一般性的大学,尤其是师范院校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主要是讲作家、作品,稍加连贯便是"中国文学史"。作为面向中学语文教育的师范生,似乎只要能导读、讲解古代文学作品就可以了。当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1978年在意大利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表《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的演讲中谈到:"在过去,中国的西洋文学研究者都还多少研究一些一般性的文学理论和艺术原理,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几乎是什么理论都不管的。他们或忙于寻章摘旬的评点,或从事追究来历、典故的笺注,再不然就去搜罗轶事掌故,态度最'科学'的是埋头在上述的实证主义的考据里,他们不觉得有文艺理论的需要。"这种轻理论的研究、学习风气,作为60年代师范生的我,深有其感,课堂上所学之不足,曾使我到图书馆去搜罗大量的诗话、词话阅读,直到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三卷本出来(1963年2月第一版),才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竟有博厚精深的文学批评及理论。当我的学习兴趣逐渐偏重于它,阅历至今,敢于贸然地断言:作为中文系出身的大学生,只是研读了历代文学作品和中国文学史,不学点古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古代文学这门主课,实际上只学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