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体育武术/太极/气功精选吴式太极拳剑

精选吴式太极拳剑

精选吴式太极拳剑

定 价:¥25.00

作 者: 柳恩久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太极拳

ISBN: 9787538432992 出版时间: 2006-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128 字数:  

内容简介

  循理练太极防身更健体概要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再生四正四隅为八手,即棚、捋、挤、按、采冽肘靠也。脚踏五行为方,手运八卦为网、八法加五行为太极十三势也。法依阴阳、动以心意、通于经络、达于肤皮。而敛入骨髓,身手变化。以腰为轴,意领手动、眼神随身法变,根起根落。一、根起根落筑基功,支撑八面任意行任何武术均须练基本功。尤其是太极拳更需扎实的基本功,太极拳要求放松,不能把筋骨抻开。关节和肌肉疏松,就不能达到曲伸自如,稍加免强必现僵硬,思想上必然产生紧张,身心更松不下来:内外都轻松,更难实现。因此,一出手一投足均带滞状内现紧张,外示僵硬,动作做不到,不得不收回,不但欠于观赏,自己也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基本功太差,欲去此病,必从腰腿求之。此乃拳理也。基本功练习有以下方法:1.压腿、踢腿、站桩(1)压腿。压腿分正压腿和侧压腿。正压腿,即将支撑腿直立,脚尖向前。另一只腿的脚跟放在超过腰高(或肩高、头高)的高架上,脚尖回勾。身体前俯,胸部贴于膝盖,然后直立。这样反复下压,一直压到大胯能劈开,大小腿可铺于地面,左右腿能交换转动,脚尖可接触前颚或鼻尖时为止。侧压腿,即将支撑腿直立,脚尖向左(或向右)。另一只腿的脚跟里侧放在支撑架上。侧身向左(或向右)俯身下压;左右两侧反复交替:一卣压到横又劈歼为止。压腿是慢功夫。不要急于求成,防止筋骨和肌肉拉伤。(2)踢腿俗语说,“百压不如一踢”。压完腿后,一要踢腿:进行前踢、后踢、侧踢、里合、外摆、二起脚、旋风脚等练习。这种练习可分为分脚、蹬脚、摆莲脚打基础。练习时速度要快,可以用力。必须保持经常。(3)站桩站桩,也称桩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小功。其不仅能增加腿部力量,而且能锻炼演练者的耐力。站桩是个苦差事。初学站桩者不但感受不到其中奥妙,而且会觉得既苦又累、没有意思。这样就很难坚持下去。然而当演练者锲而不舍地坚持站了段时间后。就会感到,气流在动、经络通畅,产牛一种轻松愉快感觉。站桩则分为马步桩、升立步桩、虚步桩和行步桩(单式子桩)。开立步桩:开立步站立,两脚外缘与肩同宽,重心在两腿,要求立身中正安舒、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肛、悬顶、膝盖不过脚尖、圆裆溜臀、舌抵上颔、两眼平视后内视丹田,气沉丹田,做拳式深长呼吸。马步桩与开立步桩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马步桩的两脚间距约两脚半宽,下蹲大些,胯放松,大腿成水平,其他要求与开立步桩相同。虚步桩,重心坐实于后腿,前脚脚跟或脚掌虚着地,成虚步,其它要求同前。行步桩,为拳式中的单式子。如搂膝拗步、野马分鬃等定式。调整后可站三、五分钟不换式子。在变式中可体会“添实”变式的重要性。站桩时,应把规范动作做到位;时间可长可短,可不做连续动作。其他要求同前。

作者简介

  柳恩久,生于1922年9月,辽宁盘山人,1948年参加革命,1985年离休。现担任吉林省武术协会委员,吉林省武术协会太极拳分会名誉会长,北京市吴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七段,长春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长春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为寻求武术真谛,涉足大江南北,访名师拜高友,辗转周折义无反顾。上世纪七十年代,经太极拳大师李经梧、李秉慈、翁福麒介绍,拜在太极拳宗师杨禹廷先生的师弟曹幼甫门下,并同时得到二位仙长的真传,成为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始,在长春市义务教授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推手,四十余年,办各种学习班200余次,学员万余人,声名响誉春城,弟子遍及国内外。各授拳站点形成网络,并时常有外国友人登门求教。可谓桃李满天下。在连任长春市和南关区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期间,曾参加长春市、吉林省、东北三省国内太极拳比赛。出任裁判员及裁判长等T作,由于成绩突出,受省、市、体总、武功多次奖励和表彰。2001年被吉林省体育总会、吉林省武术协会、长春市体育总会、长春市武术协会授予武术事业特殊贡献荣誉称号。并被聘为《中华太极人物志》顾问,同时被选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柳恩久从事太极拳研究工作几十年,对太极拳理论与实践体会精深,虽年已过八旬,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饱满,寒暑不避,习武不断,授拳不辍,笔耕不停,继续写书立说,为弘扬中华武学奋斗不息。

图书目录

太极拳理论原文选载
循理练太极防身更健体
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法
吴式原地太极拳
精简吴式太极剑(三十六式)
精简吴式太极剑
精简吴式太极剑编写说明
精简吴式太极剑图解
持剑方法
吴式太极拳传递系统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