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 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第2章 尾矿与尾矿库及我国尾矿库的基本情况
2.1 尾矿与细粒尾矿
2.1.1 尾矿及其分类
2.1.2 细粒尾矿的定义及来源
2.2 尾矿库
2.2.1 尾矿库及分类
2.2.2 尾矿库的安全等级
2.3 尾矿堆积坝的形式
2.3.1 上游式堆坝法
2.3.2 下游式堆坝法
2.3.3 中线式堆坝法
2.3.4 高浓度尾矿堆积法(圆锥法)
2.3.5 水库式尾矿堆积法(尾矿库挡水坝)
2.4 细粒尾矿堆坝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5 我国尾矿库的基本状况
2.5.1 我国尾矿库的数量
2.5.2 我国尾矿库的运行状况
2.5.3 尾矿库病害事故分析
2.5.4 改善尾矿库安全运行的思路
2.6 细粒尾矿堆坝实例——龙都尾矿库
2.6.1 龙都尾矿库概况
2.6.2 龙都尾矿库的工程地质条件 第3章 细粒尾矿级配和库内沉积规律及其物理力学特性
3.1 基本概念
3.2 细粒尾矿颗粒组成
3.2.1 实验方法与步骤
3.2.2 细粒尾矿颗粒组成结果分析
3.3 细粒尾矿库内沉积规律
3.4 细粒尾矿物理性质
3.5 细粒尾矿的工程性质
3.5.1 细粒尾矿抗剪强度
3.5.2 细粒尾矿的压缩性与渗透性
3.6 细粒尾矿非线性力学特性
3.6.1 非线性模型分析
3.6.2 细粒尾矿非线性力学参数
3.7 细粒尾矿动力特性
3.7.1 细粒尾矿动力特性试验
3.7.2 细粒尾矿动力特性试验结果
3.7.3 细粒尾矿动力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第4章 细粒尾矿与土工合成材料的界面作用特性
4.1 概述
4.2 细粒尾矿与土工合成材料的界面作用特性试验方法
4.3 细粒尾矿与土工合成材料的界面作用特性试验实例
4.3.1 细粒尾矿的颗粒组成
4.3.2 试验目的、内容和原理
4.3.3 试验装置与试验
4.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5章 尾矿坝地下渗流场的计算分析
5.1 概述
5.2 渗流场有限元计算原理
5.2.1 基本原理
5.2.2 二维有限元方法
5.3 细粒尾矿堆积坝地下渗流场的计算实例
5.3.1 数值计算程序2D-FLOW简介
5.3.2 龙都尾矿库细粒尾矿堆积坝渗流场的数值计算 第6章 细粒尾矿堆坝稳定性分析
6.1 概述
6.2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流程
6.3 极限平衡法原理与计算程序
6.3.1 瑞典圆弧法和简化Bishop法的计算原理
6.3.2 稳定性计算程序
6.4 确定安全系数、荷载工况与计算剖面
6.5 尾矿堆积坝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6.5.1 尾矿的物理力学特性对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6.5.2 浸润线对坝体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6.6 细粒尾矿堆积坝稳定性计算实例
6.7 细粒尾矿堆坝地震稳定性分析
6.7.1 尾矿坝地震破坏分析
6.7.2 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
6.7.3 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实例
6.8 尾矿堆积坝的可靠性分析
6.8.1 概述
6.8.2 可靠性指标的基本概念
6.8.3 可靠性分析——FORM方法 第7章 细粒尾矿堆积坝加固新技术
7.1 概述
7.2 尾矿堆积坝加固方法及其特殊性
7.2.1 细粒尾矿堆积坝加固现状
7.2.2 尾矿坝的加固处理方法
7.2.3 细粒尾矿堆积坝加固的特殊性
7.3 细粒尾矿堆积坝加固新技术
7.3.1 加固设计原则与流程
7.3.2 加筋梯田法加固细粒尾矿堆积坝
7.3.3 加筋梯田法的设计与计算分析
7.4 细粒尾矿堆积坝加固实例分析
7.4.1 加固方案设计
7.4.2 尾矿坝加固工程的工程量与工程投资 第8章 细粒尾矿堆坝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
8.1 概述
8.2 细粒尾矿堆坝物理模型试验
8.2.1 模型试验目的和内容
8.2.2 模型试验装置
8.2.3 试验步骤
8.3 细粒尾矿堆坝物理模型试验实例分析
8.3.1 模型试验的研究内容和装置
8.3.2 试验材料
8.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8.4 细粒尾矿堆积坝的数值模拟计算
8.4.1 概述
8.4.2 拉格朗日元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特征
8.4.3 计算程序FLAC简介
8.4.4 细粒尾矿堆积坝数值模拟计算实例 第9章 尾矿库(坝)监测
9.1 概述
9.2 尾矿库(坝)监测工作
9.2.1 尾矿库(坝)监测工作的目的
9.2.2 尾矿库(坝)监测项目
9.2.3 尾矿库(坝)监测仪器
9.2.4 尾矿坝变形与浸润线监测网的设计
9.2.5 尾矿坝的监测结果处理
9.3 尾矿库的监测设计实例 第10章 尾矿库的安全评价与管理
10.1 概述
10.2 尾矿库的安全评价
10.2.1 安全评价方法
10.2.2 尾矿库安全评价标准
10.2.3 我国尾矿库的安全状况
10.3 尾矿库的安全检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