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 1 可靠性历史与发展
1. 1. 1 冷兵器时期
1. 1. 2 热兵器时期
1. 1. 3 高技术兵器时期
1. 1. 4 我国可靠性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1. 2 当代质量观与可靠性
1. 3 可靠性基本概念
1. 3. 1 机—环关系
1. 3. 2 人—机关系
1. 4 可靠性工作主要内容
1. 5 系统可靠性与元器件工程
第2章 系统研制与生产各阶段中元器件工程项目
2. 1 论证阶段
2. 2 方案阶段
2. 3 工程研制阶段
2. 4 设计定型阶段
2. 5 生产定型阶段
第3章 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控制
3. 1 概述
3. 2 电子元器件选择和应用
3. 2. 1 电子元器件选用准则
3. 2. 2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选择和应用
3. 2. 3 半导体分立器件的选择和应用
3. 2. 4 电阻器选择和应用
3. 2. 5 电容器选择和应用
3. 3 电子元器件控制
3. 3. 1 元器件选择
3. 3. 2 元器件采购
3. 3. 3 元器件监制
3. 3. 4 元器件验收
3. 3. 5 元器件筛选
3. 3. 6 元器件储存与保管
3. 3. 7 元器件超期复验
3. 3. 8 元器件使用
3. 3. 9 元器件失效分析
3. 3. 10 元器件信息管理
3. 4 电子元器件管理
3. 4. 1 电子元器件管理基本方法
3. 4. 2 优选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家及动态管理
第4章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数学表征
4. 1 可靠性的定义
4. 2 可靠度
4. 3 累积失效概率
4. 4 失效分布密度
4. 5 失效率
4. 6 寿命
4. 6. 1 平均寿命
4. 6. 2 可靠寿命
4. 6. 3 中位寿命
4. 6. 4 特征寿命
4. 7 通用的失效分布函数
4. 7. 1 指数分布
4. 7. 2 正态分布
4. 7. 3 威布尔分布
第5章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技术
5. 1 光学显微镜分析技术
5. 1. 1 明. 暗场观察
5. 1. 2 微分干涉相衬观察
5. 1. 3 偏振光干涉法观察
5. 2 红外显微镜分析技术
5. 3 红外热像仪分析技术
5. 3. 1 基本测量结构
5. 3. 2 主要技术指标
5. 3. 3 显微红外热像仪的应用
5. 4 声学显微镜分析技术
5. 4. 1 SLAM的应用
5. 4. 2 C-SAM的应用
5. 5 液晶热点检测技术
5. 5. 1 液晶热点检测设备
5. 5. 2 液晶的选择
5. 5. 3 液晶热点检测的技术要点
5. 5. 4 液晶热点检测技术应用
5. 6 光辐射显微分析技术
5. 6. 1 光辐射显微镜
5. 6. 2 光辐射显微分析技术在失效分析方面的应用
5. 7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谱仪分析技术
5. 7. 1 扫描电镜及其在半导体器件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5. 7. 2 X射线谱仪及其在半导体器件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5. 8 电子束测试系统
5. 8. 1 电子束测试技术在器件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5. 8. 2 电子束测试系统中自动导航技术
5. 8. 3 电子束探针的最佳探测原则
5. 9 俄歇电子能谱分析技术
5. 10 离子微探针分析技术
5. 10. 1 原理与性能特点
5. 10. 2 离子微探针在半导体器件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5. 11 其他分析技术
5. 11. 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
5. 11. 2 紫外光电子能谱(UPS)技术
5. 11. 3 卢瑟福背散射及其离子束联合分析技术
5. 11. 4 IDDQ测试技术
第6章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设计
6. 1 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可靠性设计
6. 1. 1 概述
6. 1. 2 抗恶劣环境的可靠性设计
6. 1. 3 热学设计
6, 1. 4 完美晶体工艺设计
6. 1. 5 特殊使用条件可靠性设计
6. 1. 6 长寿命设计
6. 1. 7 器件稳定性设计
6. 1. 8 冗余设计
6. 2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可靠性设计
6. 2. 1 概述
6. 2. 2 集成电路的可靠性设计指标
6. 2. 3 集成电路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
6. 2. 4 可靠性设计技术
6. 2. 5 耐电应力设计技术
6. 2. 6 耐环境应力设计技术
6. 2. 7 稳定性设计技术
6. 3 电阻器与电位器的可靠性设计
6. 3. 1 概述
6. 3. 2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程序
6. 3. 3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
6. 3. 4 可靠性设计技术
6. 4 电容器的可靠性设计
6. 4. 1 电容器可靠性设计的一般要求
6. 4. 2 可靠性设计程序
6. 4. 3 电容器的可靠性设计
6. 4. 4 电容器可靠性设计评审
6. 5 军用连接器的可靠性设计
6. 5. 1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6. 5. 2 可靠性设计的依据与指标
6. 5. 3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程序
6. 5. 4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
6. 5. 5 可靠性设计技术
6. 6 微特电机的可靠性设计
6. 6. 1 概述
6. 6. 2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程序
6. 6. 3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
6. 6. 4 可靠性设计技术
6. 7 化学物理电源的可靠性设计
6. 7. 1 概述
6. 7. 2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程序
6. 7. 3 可靠性设计技术
第7章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保证
7. 1 概述
7. 1. 1 质量与可靠性
7. 1. 2 质量与可靠性保证的特点
7. 1. 3 质量与可靠性保证体系
7. 2 可靠性控制技术
7. 2. 1 可靠性控制在可靠性保证中的重要作用
第9章 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可靠性
9. 1 电子元器件的防浪涌应用
9. 1. 1 集成电路开关工作产生的浪涌电流
9. 1. 2 接通电容性负载时产生的浪涌电流
9. 1. 3 断开电感性负载时产生的浪涌电压
9. 1. 4 驱动白炽灯时产生的浪涌电流
9. 1. 5 供电电源引起的浪涌干扰
9. 1. 6 接地不当导致器件损坏
9. 1. 7 TTL电路防浪涌干扰应用
9. 2 电子元器件的防静电应用
9. 2. 1 器件使用环境的防静电措施
9. 2. 2 器件使用者的防静电措施
9. 2. 3 器件包装. 运送和储存过程中的防静电措施
9. 2. 4 器件使用时的防静电管理
9. 3 电子元器件的防噪声应用
9. 3. 1 接地不良引入的噪声
9. 3. 2 静电耦合和电磁耦合产生的噪声
9. 3. 3 串扰引入的噪声
9. 3. 4 反射引起的噪声
9. 4 电子元器件的抗辐射应用
9. 4. 1 抗辐射加固电子系统的器件选择
9. 4. 2 系统设计中的抗辐射措施
9. 5 防护元件
9. 5. 1 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
9. 5. 2 压敏电阻
9. 5. 3 铁氧体磁珠
9. 5. 4 FTC和NTC热敏电阻
9. 5. 5 电花隙防护器
9. 6 电子元器件电路布局的可靠性设计
9. 6. 1 电子线路的可靠性设计原则
9. 6. 2 常用集成电路的应用设计规则
9. 6. 3 印制电路板布线设计
9. 7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安装
9. 7. 1 引线成形与切断
9. 7. 2 在印制电路板上安装器件
9. 7. 3 焊接
9. 7. 4 器件在整机系统中的布局
9. 8 电子元器件的运输. 储存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