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序言
第一章 曹魏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曹操的法律思想
一、“拨乱之政,以刑为先”的法律观
二、“一之以法”的法治观
三、“唯才是举”的用人观
四、“恤慎刑狱”的司法观
第二节 曹魏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一、先礼后刑、礼刑并用的法律观
二、执法公允、省奸息讼的慎刑观
三、先教后刑、务从宽简的刑罚观
第二章 蜀、吴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蜀汉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一、刚柔并济、先教后刑的法律观
二、信赏必罚、持法公允的执法观
三、审时度势、宽严适中的刑罚观
第二节 东吴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一、孙权灵活变通、推崇酷刑的刑法观
二、陆逊等反对严刑酷法的刑法观
第三章 魏晋律及魏晋律学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魏晋律的修律思想
一、魏律“删削繁苛”的思想
二、晋律“简明周备”的思想
第二节 魏晋律的刑罚思想
一、“减省”刑法
二、“宽简”刑罚
第三节 魏晋律与儒家思想法律化
一、按服制定罪
二、关于复仇问题的处理
三、严格家庭伦常
第四节 魏晋律学家的法律思想
一、杜预“刑之本在于简直”的思想
二、刘颂“法禁易全、法令断一”的思想
三、张斐的理、律变通思想及其注律表
第四章 魏晋玄学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玄学家法律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主张“无为而治
二、提出重新审察名教礼法得失
三、“以简御繁”的方法论
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法律思想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与内圣外王之道
二、“无为而治”的策略思想
三、“名教出于自然”的礼法观
第三节 阮籍、嵇康的法律思想
一、阮籍、嵇康的身世与著作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礼法观
第四节 郭象、向秀的法律思想
一、郭象、向秀的《庄子注》
二、《庄子注》中的礼法观
第五节 东晋玄学家的法律思想
一、张湛的《列子注》和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二、东晋情、礼、法结合的思想趋向
第五章 两晋其他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傅玄的法律思想
一、“以礼教兴天下”
二、论刑法
三、论官吏的选拔与俸禄
四、论赋役
第二节 葛洪的法律思想
一、法律起源论
二、“玄”、“道”法律本体论
三、君主与法律的关系
四、论仁与刑
五、论官吏考选
六、论婚姻的缔结
第六章 南朝宋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南朝宋统治者的法律思想
一、刘裕的法律思想
二、刘义隆的法律思想
三、刘骏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南朝宋官僚集团的法律思想
一、以礼为本,德刑兼施
二、峻礼教之防,准服制定罪
三、明慎用刑,明宪执法
第三节 王弘等关于士人犯罪依律纠责的讨论
第七章 南朝齐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萧道成、萧赜的法律思想
一、劝课农桑,减免赋役
二、统一俸禄之制,随才授职
三、务存节简,为婚礼立节制?
四、狱讼之重,政化所先
第二节 崔祖思、孔稚琏的法律思想
一、崔祖思重宪律、明赏罚的思想
二、孔稚鞋倡律学重法理和用律公平的思想
第八章 南朝梁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萧衍的法律思想
一、“广辟良畴”“务尽地利”的重农力田思想
二、纳谏求谠、进贤黜恶的吏治思想
三、“为国之急,惟在执宪直绳”
第二节 刘勰的法律思想
一、“善为理者,应以仁爱为本”-
二、反对墨守成规,主张法与时变
三、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
第九章 南朝陈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南朝陈统治者的法律思想
一、禁奢尚廉,严于治吏
二、广辟田畴,务急农桑
三、德刑并用,务存平简
第二节 周弘正等关于测罚制的论争
第十章 北朝魏的法律思想(上)
第一节 北魏拓跋焘的法律思想
一、与民休息,宽赋恤贫
二、选贤才,严吏治
三、宽法网,轻刑罚
四、公赏罚,慎刑狱
第二节 北魏拓跋宏的法律思想
一、畏天谴,慎行政
二、虚己求言,畅怀纳谏
三、广选举,严考绩,整肃吏治
四、农为政首,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
五、删削繁酷,慎刑恤囚
第十一章 北朝魏的法律思想(下)
第十二章 东魏北齐的法律思想
第十三章 西魏北周的法律思想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