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框架为基础,本书从如下四个方面探讨转轨经济中的农村公共政策形成机制:一是立足于“转轨经济”中的“三农”问题,探讨农村公共政策背景。在深入剖析“三农”问题的经济学本质、综述“三农”问题形成原因与解决思路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公共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公共政策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市场化的公共政策思路。二是立足于政策“实体”,通过运用外部性和公共商品理论,探讨转轨经济中农村公共政策的经济内容,即政府应该干什么?从分析实施农村公共政策的必要性入手,剖析了“构建市场规则”的公共商品特性,并探讨了规则型农村公共政策的经济内容;剖析了“弥补市场缺陷”的外部性和公共商品特性,并探讨了策略型农村公共政策的经济内容;最后讨论了农村公共政策经济内容的层次性和动态性问题。三是立足于政策“程序”,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探讨转轨经济中农村公共政策形成的政治过程,即政府能否干好自己所干的事情。首先探讨了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公共政策的视角,在此基础上,运用宪制经济学理论分析规则型农村公共政策,并结合中国实际对规则型农村公共政策进行经验分析;运用狭义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策略型农村公共政策,并结合中国实际对策略型农村公共政策进行经验分析;最后就改善农村公共政策形成的政治过程提出有关建议。四、立足于政策“实体”与政策“程序”兼顾,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探讨转轨经济中农村公共政策的有效演进机制,即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首先分析了农村公共政策演进的基本理念,并对效率、公平和制度变迁形式与层次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分别从效率、公平与规则型农村公共政策演进,效率、公平与策略型农村公共政策演进,路径依赖、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农村公共政策演进等三个方面进行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