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
引言
一、知识社会的来临
二、法律的稳定性丧失,回应性特征凸显
三、法律回应性中的过渡性特征和实践品格
四、回应型法律中的价值内涵
五、结语
第一部分 科技法学理论
I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兼论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中的法理学问题
一、问题提出
二、技术理性: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三、社会发展:公共政策的推进
四、产业技术政策:公共产品与市场逻辑的连接点
五、“无时不惧”: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法治目标
六、结语:密纳发的猫头鹰不必等到黄昏才起飞
Ⅱ 知识经济时代民法的变迁
一、民法理念的变化
二、民法方法的变化
三、民法解释理论的变化
Ⅲ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刍议
一、网络引发隐私权问题
二、网络主体的法律责任
三、日本、欧盟与美国的立法模式
四、我国信息隐私保护现状与建议
Ⅳ 知识产权的观念
——以一则案例讨论知识产权类型化及法律适用
一、问题提出:由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二、苹果的故事:财产的分类与变迁
三、法定主义:知识产权的类型化问题
四、法律的难题:自然权利、知识强权与利益平衡
五、知识产权与权利实现的司法路径
六、结论:司法语境下的知识产权观念
V 著作权犯罪与刑罚的价值取向
引言
一、与社会发展协调原则
二、平衡社会与个人利益原则
三、公正与谦抑原则
Ⅵ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一、问题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
二、现状及其分析
三、对策与建议
附件1 关于“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课题研究问卷调查统计报告
附件2 关于“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课题研究调查问卷
第二部分 科技法律制度
Ⅶ 二战以来国际科技立法中的政策演进
一、二战以来:研究的起点
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科学研究政策阶段
三、20世纪80年代产业技术政策阶段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创新体系政策阶段
五、国际科技立法的新动向
六、结语:创新永无止境
Ⅷ 我国科技立法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科技立法
二、我国近代以来科技立法
Ⅸ 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引言
二、确立独立自主的发展品格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四、促进科技进步,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X 未来20年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战略构想
一、总体战略构想:推进科技政策法制化
二、目标战略之一: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战略
三、目标战略之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四、目标战略之三:强化国家科技资源整合战略
Ⅺ 未来20年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宪法规范
二、建立科学技术基本法制度
三、建构科技单行法体系
四、加强科技附属性立法
五、加强科技执法和监督
六、开展科技法学教育与研究
Ⅻ 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配套立法问题
——对科学技术进步法与其他基本法关系的一种解读
一、价值缺失是科技进步法的主要问题
二、科技进步法的基本原则是科技法制基础价值的体现
三、科技进步法在基础价值层面与其他基本法的互动
四、其他基本法对科技法律关系的综合调整
Ⅷ 健全我国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以《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构想》为主进行考察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
二、国家信息安全的目标
——以《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构想》为主进行考察
三、建构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XIV 完善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律制度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两周年
一、科普立法的指导思想
二、《科普法》的法律理念
三、《科普法》规范的原则性
四、结语:完善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律制度
第三部分国际科技合作
XV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法律意义
一、引言:研究的必要性
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之用语
三、国际法与国际科技合作
四、应该强调的问题:民间科技合作和全球化
五、国际科技合作的法律含义
XVI 我国古代对外科技交流史
一、研究的起点和秦汉之前的历史
二、秦汉之初至清末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三、我国古代国际科技合作的特点
XVII 近代以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史
一、引言:风雨一百多年的国际科技合作
二、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至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
三、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附录1 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专题报告
附录2 参考文献
附录3 图表索引
附录4 重要名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