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2005-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005-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005-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定 价:¥108.00

作 者: 曹新元
出版社: 地质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文学-报告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6047341 出版时间: 2006-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字数:  

内容简介

暂缺《2005-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简介

作者简介

暂缺《2005-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
一、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宏观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二)土地利用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瓶颈”效应
(三)土地集约利用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科学内涵
(一)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处
(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形式
三、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理论
(一)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意义
(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分析
(一)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
(二)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
(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
(四)主要结论和认识
五、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对策
(一)加强和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的行政领导
(二)发挥和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杠杆
(三)完善和改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法制管理
(四)应用和推广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技术
(五)巩固和创新土地集约利用制度基础
第二篇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卒评价
一、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的确立及解释
(一)资源可供性指标
(二)资源开发利用指标
(三)资源消费指标
(四)资源循环利用指标
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
(一)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程度
(二)矿山资源储量可采程度
(三)采矿回采率
(四)选矿回收率
(五)矿业生产集中度
(六)金属冶炼回收率
(七)金属加工综合成材率
(八)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
(九)矿山二次资源利用程度
(十)资源消费弹性系数
(十一)资源使用强度(单位GDP资源消耗量)
(十二)社会二次资源利用程度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三篇 中国土地资源实物量核算
一、自然资源核算的国际研究动态与趋势
(一)自然资源核算的发展进程
(二)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SEEA)
(三)我国自然资源核算研究动态
二、土地资源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一)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
(二)土地资源核算的范畴
(三)土地资源核算中的分类
(四)土地资源帐户的结构
三、中国土地资源实物量核算及结果分析
(一)中国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二)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
(三)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四)土地利用的区域变化特征
(五)中国土地资源实物量核算的启示
第四篇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政策研究
引言
一、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政策现状
(一)地勘投资体制改革
(二)矿业权制度建设
(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四)矿业权会计制度和勘查投入税收政策
二、影响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潜在因素分析
(一)缺乏各类主体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的制度环境
(二)勘查准入门槛和实际勘查投入需求脱节
(三)矿业权安全性和可变现性有限
(四)缺乏反映矿业特点的勘查税收政策
(五)资本市场缺乏正常的为矿业活动筹集资金的渠道
三、国外经验与讨论
(一)矿产资源准入条件
(二)保障矿业权的安全性
(三)通过提高矿业权的可变现性增加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
(四)降低探矿准入,扩大矿业权人基数
(五)给私人勘查投入以财政补贴
(六)以扩大勘查抵扣范围为特点的税收优惠
四、对策和思考
(一)构建各类主体获取生产要素的公平制度环境
(二)降低勘查准入门槛
(三)提高矿业权的安全性
(四)建立勘查投入的财政补贴政策
(五)设计符合矿业特点的勘查税收制度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