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主编的话任何一门传统艺术殿堂的门口,总是镌刻着“苦功”二字,书法尤莫能外。然而,环顾四周,为其精妙绝伦而心旌向往的学书者,却屡屡举步维艰。这种现象的确不在少数。是他们工夫不够?是书法高不可攀?是耶非耶,似为莫衷。的确,书法的精进与成熟是建立在大量的临摹与创作基础上的。以今人之动摹古人之静,以今人之意度古人之神,应该有时间的锤炼,舍此无他。但尽快让学书者建立起拾阶而上的自信,亦应是有章可循的。这便是书法中的辩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因袭了古人。这套字帖所采用的集字法,使冷冰冰的碑文舒展出了活生生的容颜。经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后,我们发现,这种既能保持原字风貌,又能自成一格的条幅形式,真的使学书者产生铸志陶情的共鸣。颜筋柳骨,欧谨赵润,再也不是空洞的符号了。应该指出的是,学习书法从何入手,近年来颇有异说。我们认为,由楷入门当为首选,颜柳欧赵是为捷径。这已从无数成功者的足迹中得到检验。这套丛帖便是数位书法教师多年教学研究实践的集成。著名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何伟先生更为丛帖逐字进行评点解析,重点与难点,运笔与结构,悉数了然。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还有什么能比高师指点更为幸福的呢?书法史上,诸多的笔墨官司源端碑帖之争。唐揩入门,亦因碑体居多而受指摘。这里,我以一首七绝作结,相信学书者自会心有灵犀。自古染瀚难用全,刀功毫间有神传。休怪智永楼上坐,扬之抑之去华年。一九九八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