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阅读古籍,由于时间隔得久远,语言又是在不断发展着,汉字也在不停地演变着,常有种种障碍横亘眼前,字多通假而语义难明,便是其中之一。“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是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经验之谈,对作者们今天攻读古书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作者并非出身于书香门弟,既无一点家学,小时候又没有怎么捧过古书,尽管出自名牌大学,师从过著名学者,但仍是一个“小学(指作者国传统语言学)”还没有毕业的人,为了改变这“一穷二白”的面貌,作者一直在不断地“补课”。而今奉献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实际上是作者近30年来旁搜博采的学习记录,所言未必都对,故曾称拙著为长编式的,原书名有一个“稿”字,是说有待删削、整理、修改,而今不敢藏拙,呈芹诸君,恳请方家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