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预科部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开展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经过四十年来的发展,由于几代教师的努力,不仅为民族地区培养大量通晓汉语的各类人才做出了贡献,而且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研究与探索。根据教学需要,编写出版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教材,发表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也取得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今后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新疆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历来是我部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教学对象尽管在不同时期根据民族地区的需要有所变化,但主要为升入重点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二年。可见其教学性质基本上属单纯的预备性教育,即学生把汉语作为学习专业(包括理工、农医、文史类等)的工具来学习,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也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进入大学专业学习所必要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回顾四十年来我们的汉语教学所走过的路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至一九六六年“文革”前,这一时期教材和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即以语法理论的讲解为主,教学中偏重语法句式和虚词,语法和词汇讲解都通过学生的母语进行,教材均为汉语、民族语对照。第二阶段,“文革”后自一九七二年恢复招生至一九八四年,这一时期受结构主义语言教学法的影响,教材虽然仍为单一的综合型的,但在教学法上普遍采用了句型教学,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以课文为中心的状况,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也编写了一些口语教材,比较注意了语言技能训练与语言规律掌握的结合。第三阶段,自一九八四年始至今,这一时期引进了功能教学法,对过去单一的课型进行了改造,按语言技能划分为不同的课型,从综合性的通用教材,发展为各自专用的系列教材。自此,课型定为:精读(实际上是语法课)、写作练习、泛读、语言实践、二年级文科还要上文选和古代汉语、理科班增设科技汉语。现在即将面世的这套教材,就是这一时期老师们边教学边总结,不断实践的结晶。在教材编写中,吸取了新的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法,注意到结构、功能及文化因素的结合,在编排上注意到科学性和实用性,内容上注意到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的经过长期使用,反复修改,教学效果比较明显,颇受学生欢迎。 《汉语写作》课,是我们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的系列汉语课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字 表达能力。考虑到维族学生在汉字书写规范化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教材除写作知识外,还编入一部分汉字知识,但在使用本教材时,应以写作知识的讲授以及写作的训练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