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外语特色英语初中英语(上下册)

初中英语(上下册)

初中英语(上下册)

定 价:¥30.00

作 者: 现代教育社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新课标新教材教师备课方略
标 签: 初中其它科目

ISBN: 9787801960061 出版时间: 2005-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小16开 页数: 211 字数:  

内容简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应担负的神圣使命。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他们将最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以及素质教育推进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决定了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利用,决定了新课标、新教材应有的效益发挥的水平。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师资队伍状况还不能随着课程改革大面积的铺开而顺势呈现有效的跟进,集中短时间的通识培训和新课标、新教材的有限培训,只是给广大教师起到了引路和点拨作用。在班级式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师要用新的理念,使用新课标、新教材,走进课堂,面对全体学生去实实在在上好每一节课,他们将遇到种种困惑和重重困难,如新教学素材的匮管、怎样备课、怎样组织教学、怎样进行教学评价、怎样开展教研活动、怎样扬弃传统教学等等。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深刻理解、体验新课标的精髓,吃透新教材,不断进行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行为,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备好课,上好课,认真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改的要求落到实处。为了使广大一线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改,使用好新课标、新教材,我们组织编写了《新课标新教材教师备课方略》丛书。以教学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从解读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教学素材、展示教学案例、改进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教学提供帮助和服务。一、编写原则及要求说明本书编写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为指导,旨在促进各学科落实课程标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研究尤其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实际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书编写中注重了四个统一:1、系统性与科学性统一本套丛书分学科编写,各学科编写时均按课程标准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的规定内容,结合各版本教材的主干知识体系分单元构架全书,每单元开篇都有单元概述,重点强调知识的系统网络、原大观和新课标的比照等等。丛书统一设置了栏目,每一栏目的知识内容科学准确,教学目标系统明确,活动设计科学合理、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质选取详实可靠。2、实用性与可行性统一全书编写时确立了为广大一线教师服务的意识,切实解决教师备课时查找资料、搜集素材、设计活动、创设情境等困难,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该丛书有别于一般性教学参考书,它集教师备课需要之大全,是教师备课及教学不可或缺的助手和指南。编写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目前师资、学生、教学设计、各种教育资源的实际,丛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教学要求、活动设计、情境创设等均充分考虑了可行性。3、时代性与创新性统一各学科编写时认真分析了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动态,力求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内容和素材等选取密切联系了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实际,体现了时代要求。注重创新,从内容到形式,从知识呈现到题目设计都讲究创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通贯全书。4、探究性与先导性统一各学科编写时注意了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帮助教师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引导和激励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树立科研先导意识,讲求科学探究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评价与反思。各栏目内容的选取、各类题目的选配体现了前瞻性和先导性,适当增加了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综合性专题。本丛书是课程改革中集体教学研究的结晶。二、编写体例和栏目说明本套丛书按学科编写,包括:七-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共九个学科,全书统一设置六个栏目:1、教学目标解读按新课标规定的单元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角度解读教学目标,从本学科专业高度,深入浅出阐述知识网络结构及其内在联系。结合具体问题或实例进行必要的说明,精析教学重点和难点,点拔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和关键点和思路方法,强化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的要求。2、活动设计建议在此栏目中提供了本单元教学必要的全部活动设计建议(也包手有关教学内容的思路点拔或教学流程图、知识链接等等)。为了落实好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刘效率和高质量,本书力求帮助教师通过有效的备课活动,把每单元的各项教学活动都设计好。因为每单元教学都由若干个教与学的活动组成,只有每项活动都设计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才能保证整个单元教学的优化。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时,根据单元知识内容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其一是课堂活动设计(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配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活动、讲练活动、实验操作等等);其二是本单元应设计到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课外教学活动,如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探究活动(如课外小实验、家庭小实验、实验室中的操作、实验设计、小发明、小制作等等)、调查访谈、搜集信息、文献检索、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等。活动设计力求最大限度地启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3、教学素材参考本栏目为教师备课提供本单元教学需要的相关文字资料,如背景材料、人物介绍、重大事件、有关数据资源、情境材料、配套例题、最新动态、历史沿革等,并推荐介绍有关书目、风络资源、电子音像资料等等。4、教学案例介绍本栏目围绕单元重点内容提供了教学案例若干。体现各种课型(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实验课、复习课、活动课、探究课等)的教案特色,注重学生各种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备课的改革意识,紧扣三条线索:其一是知识网络线索,其二是符合学生心理活动的认知线索,其三是能力素质培养的发展线索。5、经典习题备选本栏目为教师备课提供配套习题,选编题目时注意了难易梯度,力求典型、新颖,从立意、情境、设问三个要素上把握好每个题目。题目数量适中,主、客观题型根据学科单元内容确定。6、教学评价提示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本栏目为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1)基础达标评价每单元教学内容都配有基础达标检测题目,根据双基的要求按百分命制。全班学生的检测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下视为基础教学示达标,检测平均成绩在60-74分视为基础教学成绩达标,检测平均成绩在75-89分视为基础教学成绩良好,检测平均成绩在90-100分视为基础教学成绩优秀。(2)能力素养评价能力和素养评价主要围绕学生基础性素质、专门性素质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等方面展开根据学科单元内容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能力素养项目要求,如实验操作,创作、制作、绘图、调查报告、材料评析,专题论述,答辩,演讲、视听、才艺展示等等。每项测试评价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四个等级评定。(3)教学反思在教学评价中教学反思对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教与学的效益有重要作用。如:学业生易错易混的内容反思,教案设计的改进反思、课堂教学的改进反思、教学过程发现的新问题反思、测试结果和其它反馈信息的反思以及对本单元教学的启示等等。教学反思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最后,我们真诚地希望全国初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与我们一道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扬起远航的风帆,共同抵达希望的彼岸。<

作者简介

暂缺《初中英语(上下册)》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上)
Unit One Numbers
Evel1-3 Numbers 1-100
Unit Two People around
Level1-3 Family,relativees,friend
Level4 Other people
Level5 Jobs and career
Unit Three Personal environment
Level1-3 Rooms,furniture and home items
Level4 School
Level5 Outside
Unit Four Daily routines
Level1-3 Daily routines
Level4 Daily chores
Level5 Homework and family time
Unit Five School life
Level1-3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people
Level4 Hobbies,cultural events and entertainment
Level5 Activities
Unit Six Interests and hobbies
Level1-3 Lessons and games
Level4 Hobbies,cultural events and entertainment
Level5 Socializing
Unit Seven Emotions
Level1-3 Describing feelings
Level4 Expressing emotions
Level5 Describing facial expressions and gesture
Unit Eigh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Level1-3 Social behaviour(I)
Level4 Working together
Level5 Social behavior(II)
(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