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之一。本书具有以下的特点: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认为研究劳动法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劳动法是党和国家在劳动问题上的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因此必须在党中央所确定的方针、路线指引下开展劳动法的研究。二、内容丰富、资料充实。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和资料充实,对劳动法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劳动法的历史发展作了系统地阐述,对我国的劳动制度和各项劳动标准进行了正确的阐释,有的还介绍了实践中的案例;对国外的劳动法理论与实践都作了一定的介绍,从而为研究劳动法提供了高质量的教材。三、资料新颖。进入“十五”规划期间,我国的劳动法有很大的发展。在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基础上陆续颁布了一批劳动法律、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1年10月27日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2年6月29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于2000年11月7日发布了《矿山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4月27日发布了《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1月1日发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0年11月8日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年12月8日发布了《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2001年5月18日发布《社会保障基金行政监督办法》;2001年5月27日发布《社会保障行政争议处理办法》;2002年4月5日发布《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2004年1月20日修正颁布《集体合同规定》和《最低工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4月16日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3年1月9日发布《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本书的编写对这些新颁布法律、法规进行了阐释,从而保证了为读者提供新颖的法律知识。本书共分为三编十九章,第一编总论,第二编劳动制度和劳动标准,第三编劳动监督检查和劳动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