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仲琳,号钟山逸叟,明应天府(今南京市)人,生平不详。《封神演义》产生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稍晚于《西游记》和《水游传》。本书实际上是借商周之争,自写纪想。鲁书刊号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这部小说:“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以来有以鼎足视之者也。”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比较中表的。中这本书的个别章节和故事里包含着一些积极的、反对封建礼教的进步意义,比如对黄飞虎从忠臣走向叛逆过程的描述以及哪吒剔骨还肉的故事等等。同时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勾画出许多优美的、富于神自豪感色彩的艺术形象,在神仙鬼怪的形貌及法术的描绘上,能够引人人胜。但也存在着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就是不太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书中人物性格往往缺少深度,“扁平人物”占了绝大多数。此外,本书过多地宣扬了宿命论观点,而且无论好人坏人,死后俱可封神,是非利害关系不明,在情节描写上也有多处雷同。本书虽然不是一流小说,但它那种史传演义与神魔小说相结合的独特模式以及百多年来在读者中的影响,依然能使它成为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