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古文",今天的意思就是古人用文言写成的文章,也就是所谓"文言文"。五四文学革命,语体(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但文言文并没有完全丧失它的生命力。千百年的文化积累,也都是用文言文记载下来的,不懂古文就无法接触、利用和享受。所以,像《古文观止》这样的书,应该还会有它的读者。作为一种古文读本,《古文观止》确实有它的优点。我国历史悠久,古文浩如烟海,读不胜读。《古文观止》从先秦到明末,选了222篇文章,时间跨度极大,篇幅却很紧凑;所选的文章很具代表性,既注意到各种体裁,又突出了名家名篇。先秦72篇中《左传》占了34篇。汉代29篇中司马迁占了15篇,唐宋94篇中"八大家"占了78篇。这样做,很符合当时论文的风气和习读古文的人的心理。但另一方面,作品少而精的作家的文章,也选了不少,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在明朝甚至还选了被目为"外道"的公安派袁宏道的一篇《徐文长传》,这就连别具眼光的读者也适当照顾了。吴氏三辈是三百年前的人,当时的"古文"一词,是和"时文"(即专门应用于考试的八股文)相对而言的。他们选编《古文观止》,用吴兴样的话来说,是为了"正蒙养而裨后学",标出"古文"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发扬秦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观止》前六卷所选汉以前的文章,应该说都是选得好的。魏晋六朝,骄体兴起,本书多少也选入了几篇,如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现了一定的识度。后来韩愈等人自负"文起八代之衰",用心用力做"古文",名为复古,实是革新,在散文发展史上当然有其价值。不过韩公过于宣传"文以载道",其所谓道又是假托"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脉相传,实乃经董仲舒修正过的完全为专制君主政治统治服务的道,有些文章的内容就不敢恭维了。及至明朝,科举制度使文章成了儒生吃取功名利禄的工具,"古文"虽自诩与"时文"对立,其实在"代先圣昔贤立言"这个根本点上二者并无实质的不同,真正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就只能从"离经畔道"的杂文小品中去找了。《古文观止》所选的一卷明文,不免拘于八大家的义法,要算是选得最差的。归有光不选其《项脊轩志》《先批事略》,王守仁《尊经阁记》充满了理学的说教,黄裳称为"绝代的散文家张宗子"的文章一篇也未入选,都不能不说是缺憾。但总的说来,这222篇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即使是选家和选本的缺憾,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古文发展的历史痕迹,《古文观止》毕竟是值得重印的。...[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