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道家与中国哲学》(六卷本)前言
涡淮流域——道家文化的摇篮
淮河流域道家文化研究
老聃——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是宋国相人
老学是楚学
老子简传
“不尚贤”说解
“贵己”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文子与墨子
稷下学宫考述
稷下人物考辨
先秦哲学研究的新突破——读《稷下学研究》
庄子楚人考
主客消融——庄子生态理想的追求
《吕氏春秋》——先秦诸子的集大成
刘安与《庄子》
绝代奇书《淮南子》
老子学说对孔子的影响探析
从郭店楚简看早期儒道仁义圣智观
老子与《易传》
《大学》与道家
《中庸》与道家
孟子与道家
荀子与先秦道家
朱熹与《太极图说》
“有教无类”辨
评价孔子必须破除“上层建筑决定论”
孔子——圣之时者
先秦儒家人性学说的逻辑发展
论柳宗元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论韩柳哲学思想的斗争
韩愈、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
论柳宗元的辩证法思想
柳宗元与佛教及佛学的关系
柳宗元的师德观
论二程人性学说的历史地位
道学南传:游定夫的学术命运
朱子理学——礼学的本体提升与普适效应
熊伯龙无神论思想渊源及其历史地位
戴震与新安理学
孙诒让《墨子间诂》点校前言
论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唯物主义性质
毛泽东伦理思想之民族特性试探
庸堂后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