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民族,继匈奴、鲜卑之后,主要就是敕勒和柔然。这两个古代民族,不仅对我国北方和中亚发生过较大的影响,而且也是历史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历史也是我国历史的一个部分。因此,研究他们的历史,就成为我国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辟的任务。可是,关于这两个古代民族,除了我国历史文献有一些简约的记载外,其它各种资料(包括文物考古、外国资料)也是寥寥无几。这给研究他们历史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截至目前,国内对他们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甚至远远落后于对匈奴、鲜卑、突厥等古代民族的研究。这种情况不应长期继续下去。敕勒和柔然主要活动在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这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时期。在南方,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等政权;在北方,先后有十六国、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其中北方各政权,大都是由鲜卑、匈奴、羯胡、氐、羌等兄弟民族建立的。我们所要讨论的敕勒和柔然,在这一时期内,也建立过自己的政权。三八八年,早已入居黄河流域的敕勒(丁零)翟辽,曾在今河南滑县建立“魏”政权,史称“翟魏”,存在约四年,于三九二年为后燕所灭。四八七年,在漠北受柔然统治的敕勒(高车)副伏罗部阿伏至罗等,脱离柔然,西迁至今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一带,建立了一个“高车国。(或称“阿至罗国”、“阿伏至罗国”),一共存在了五十四年,后被柔然所灭。柔然自四〇二年摆脱北魏的统治后,在漠北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其最盛时,北达贝加尔湖,西至新疆北部,东到朝鲜之西,南隔戈壁与当时北魏相接。柔然政权存在时间最长,约一个半世纪之久。最后,为其奴役的突厥部所灭,敕勒与柔然所建政权的性质,完全同这一时期国内其它割据政权的性质一样,都是我国历史上暂时处于分裂时期的产物。自秦以来,我国就逐渐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短时期出现分裂,形成一些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或割据政权,是常有的现象。敕勒所建的“翟魏”、“高车国”及柔然在漠北所建的政权,都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暂时分裂时形成的割据政权。它们不仅在政治上与内地政权有一定的臣属关系,而且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情况的产生,是自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后,随着这种情况的发展,又必然导致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出现。因此,研究敕勒、柔然与内地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就是本书试图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古代民族的族源、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是研究民族历史十分重要的问题。敕勒和柔然都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民族。在历史文献中,可以把他们的族源和早期话动,追溯到公元前五-前四世纪。以后的七、八百年时间,我们都可以从文献上找到他们活动的踪迹。到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他们更是活跃在黄河以北,包括蒙古草原的广大地区,与汉、鲜卑、匈奴以及西域各族人民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有数十万在漠北的敕勒和柔然人,因各族统治者之间的相互战争或其它原因,迁徙到了漠南或内地。在北方各政权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下,他们曾不断地掀起了反抗压迫的斗争,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内地的汉族或汉化了的鲜卑族错居杂处,最后,均融合到汉族之中。敕勒和柔然及其所建的政权,还对我国西北及中亚等地发生过较大的影响。漠北的敕勒曾在五世纪八十年代迁徙到今新疆北部,建立了政权,一度控制了高昌、焉耆、鄯善等地,引起当地人民的迁徙。这可算是属突厥语族的民族(敕勒)进入我国西北地区较早的一次。而大批入居漠南和内地的敕勒人,不仅积极参与了当时北方历次政治斗争,而且同其它民族一起,建设了漠南地区,使我国漠南之地畜牧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至于柔然,由于他建立的政权时间长,实力雄厚,因而对我国北方以及中亚的影响更为巨大。柔然政权继承了漠北地区自匈奴、鲜卑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传统,并吸取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把我国漠北地区历史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柔然的一些政治制度,为以后崛起于我国西北及中亚的突噘所继承。蒙古草原佛教文化的传播,可以说首先是从柔然时代开始的。柔然对原居住于我国西北及中亚的嚈哒(滑国)、乌孙、大月氏等的进攻和压迫,迫使他们南移或西迁,影响所及,直达中亚,波及东欧。此外,作者根据现有的资料,对敕勒、柔然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