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雅典“黑色8分钟”短短8分钟。相当于3000米的中长跑。但张艺谋这次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似乎确实不那么尽如人意。酝酿了那么长时间,事先预热和铺垫了那么多,还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到头来呈现给人们的却仍旧是那些预料之中的货色,难免给人一种装神弄鬼的感觉。虽然只是短短8分钟,确实破绽百出。看来,没有了“兵马俑”的灵感,不依靠“人海战术”,张导演就显得捉襟见肘,无所适从。人们依旧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张氏行头”:短得令人尴尬的旗袍,刚柔并不相济的拳术,过分招摇的京剧武生……最后还有那些个——天哪,终于还是在劫难逃!——著名的令人晕倒的红灯笼。红灯笼的数量而且还见涨,以致糊涂的人不免疑心张家是卖灯笼的。网民很快就开始抨击和嘲弄。刚刚狂扁过电影《十面埋伏》的观众们充分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把张导演骂了个底朝天。即使是传统的主流媒体,除了在新闻报道中还做一些常规性的表扬之外,其他如时评版块和栏目,也一反常态地也开始加入这场“反张大合唱”。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的8分钟,成了张艺谋的“黑色8分钟”。最令人感到羞愧难当的是最后那个小女孩的表现,这在不经意间将我们的民族心理的弱点给暴露无遗。一个看上去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唱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市井小调,心里却正担惊受怕。巧合的是,世博会的宣传海报也是以一小孩子为主角。一位看上去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张开双臂,似乎要拥抱悬在半空中的一枚状如薄荷糖般的徽标。这个平面的海报,看不出小孩是否哆嗦过,但日后的电视采访中,他确实被记者们吓哭过。小孩子的表现恰成谶语。事实上获得奥运会(或世博会)主办权的我们,正像一个受宠若惊的小孩子:本意倒是想热情欢迎,无奈心里有点儿发怵。所谓“大国心态”,无非是叶公好龙。动静真的一搞大,就吓一哆嗦。而刻意表现出来的低姿态,则无非是一种撒娇心理。我无意加入声势浩大的“反张大合唱”。说实在的,我对张导演的工作一向关心得很不够,这次观看雅典表演也纯属偶然。但一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表演,却招致本土观众一片斥责声,却是值得深思的事情。张艺谋七拼八凑的“中国元素”,如同撒在一张大饼上的芝麻,琐屑而又浅表,这一点民众几乎都洞若观火。也很少有中国人将张艺谋的把戏当真。真正严重的问题倒不在于张艺谋究竟是否已经垮掉,而在于所谓的民族本土的文化精神究竟能否被再现。张艺谋的垮掉并不足惜,需要质疑的是,倘若不是张艺谋,而是另一个人,那么他将如何演绎中国元素?我们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所看到的,是张艺谋江郎才尽,还是所谓的“中国元素”本已支离破碎,难以浑然一体?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本土化的文化形态及其表达,寻找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存在方式,然而,这种努力看来正越来越接近于缥缈。我们看到,张艺谋们所演绎的这些可疑的文化元素,正在制造出一种虚构的“真相”,正在慢慢支配着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进而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是否我们正在一点一滴地失去我们自己的文化?面对这样一种疑云重重的文化“真相”,我们需要一种真正深刻的领悟力和创造性的表现力。而拿这些来要求张艺谋,实在是勉为其难。看来,张艺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方面的缺陷,很可能正是我们当下文化的根本性的缺陷。正如阿Q代表了中国的国民陛一样,张艺谋则是当下病态文化的典型。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张艺谋这三板斧拿去糊弄人家西方人,那倒是绰绰有余的。毕竟他们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况且,种种开幕式闭幕式的节目,无非是在演戏而已。如果这些所谓的“中国元素”是真实的,那么,我们事实上几乎只在舞台上,在表演的意义上,才拥有了这些文化。他们跟我们的生活无关。倒是电视台的现场解说员无意中一语泄露了天机,他在解说词中称:四年后,我们大家都是演员。这似乎意味着我们大家只不过是奥运会巨大舞台上的一个演员而已。我们只是在向世界表演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生活”。曲终人散,奥林匹克乃至所谓的“中国元素”,都将离我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