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有许多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本书解读近年来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对促进改革发展和解决新问题的着力点,探索这些重大决策贯彻落实为什么受阻的原因,回答在这个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多发期由于实践和理论相互激荡使人疑惑的问题,旨在呵护改革,愿改革一路走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充满政治风险,那就是能不能很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涉及社会制度的根本。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主要体现为自由竞争,注重效率,本身不承担公平的责任。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把人们的创造力和进取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然是“赢者通吃”。自由竞争的胜利者再次占据优先享用资源的地位,如此循环发展,在增长的乘数效应中演绎着惨烈的市场厮杀,包含着深刻的“恃强凌弱”的社会不公。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由此引发出来。而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看得见的手”,则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理应是在资源配置“效益优先”的前提下,承认“资源配置不公”、“赢者通吃”,同时注重“再分配”,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受益。所谓“平衡”,就是要靠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取向和体制的力量促使这些“优先”占有资源的既得利益群体让出一部分利益,多做一些社会贡献,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所以,建成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存在既得利益群体与体制的博弈,是对执政党执政目标、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市场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个别到全局,必然是一个非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性质就是社会公正。非均衡发展必然挑战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非均衡发展超过社会公正底线,就会导致制度危机。事实上,中国的贫富差距不仅突破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而且也暴发了一批超富群体。更严重的是这批超富群体并非都是“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富裕起来的,而其中不少人是通过传统体制弊端的力量和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弊端的力量致富的,富裕之后不仅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却常常恃强凌弱,践踏社会秩序和法制,把向来乐天安命的老百姓搅得无法安宁。——经济发展本身也关山险阻,这就是“现代化的陷阱”。改革发展需要考虑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经济发展难道不需要考虑资源可承受的程度?我国资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国际平均值。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已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大顽疾,深层次的问题是透支子孙的资源来支撑今天的高速增长。这些,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包括不少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的政绩追求和一些既得利益集团贪婪而疯狂地榨取财富等问题。中国经济,常常在布满风险的雷区里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