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学

区域发展战略学

区域发展战略学

定 价:¥46.00

作 者: 聂华林主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区域发展 发展战略 研究 中国

ISBN: 9787500455769 出版时间: 2006-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24 字数:  

内容简介

兰州大学自1909年创建以来,在西北这块最需要教育润泽的黄土地上生存、拼搏和发展了近百年,成为西部高等教育战线上的一颗灿烂明珠。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对兰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兰州大学的发展。1953年兰州大学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96年,兰州大学首批进入国家"九五""211工程"建设的高校行列,2003年进入了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的高校行列;2001年和2004年又分别进入国家"985工程"一、二期建设行列,成为教育部和甘肃省重点共建的高等学校。兰大人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希望,积极抓住每一个发展的机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争创一流,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确立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经过"九Ti"'、"十五""2ll工程"建设和国家"985工程"一、二期建设,兰州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与日俱增,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高水平大学的坚实道路,成为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著名综合性重点大学,也成为国家在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作者简介

  聂华林,陕西泾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所长;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专家、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首席专家;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政策研究员、甘肃省专家咨询顾问团经济组成员;甘肃省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灰色系统研究会理事长;多个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或科技顾问,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等。聂华林教授长期从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果显著,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地方重要项目20多项,其中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其中间成果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1999),最终成果专著《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2001);同时还多次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二、三等奖(1995、1997、1999)等奖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还进入了省级政府决策,或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选摘或被国内重要网站收录,供各级领导和学术界参阅。正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4-ZD018),已取得了一部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已多次选摘,在《改革》等重要学术期刊已发表部分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发展分析
 第一章 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与评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
   一 古典区位论
   二 古典区位论的特征
   三 古典区位论的意义
   四 现代区位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其评析
   一 新古典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二 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的政策主张及其评析
   三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一 新经济地理学
   二 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贸易分工理论
   三 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收敛及发散理论
   四 新经济区域主义的产生
   五 新经济区域主义的特征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区域自然资源分析
   一 区域自然资源理论观点
   二 区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一 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区域其他因素分析
   一 社会经济因素
   二 市场条件因素
   三 经济管理体制因素
   四 资金条件因素
   五 国内外政治条件因素
  第四节 区域技术条件分析
   一 区域技术进步的量度
   二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关系
   三 区域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四 区域技术创新的两种模式——线性模式与非线性模式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一 生产总值指标
   二 综合性指标体系
   三 绿色GDP指标体系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一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二 胡佛一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三 汤普森的区域生命周期理论
   四 日本学者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五 我国学者关于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的理论
  第三节 案例分析:宁波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探讨
   一 从工业化角度划分的几种意见
   二 采用指标判断法和三次产业构成进行划分
   三 从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格局)来反映经济发展阶段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 区域产业分类
   二 产业结构模式
   三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四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第二节 空间结构分析
   一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二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
   三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
   四 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第二篇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第五章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及其演变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内涵与研究内容
   一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内涵
   二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类型
   一 按规划内容分类
   二 按区域属性分类
   三 按规划期限分类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发展
   一 国外区域规划
   二 中国的区域规划
  第四节 规划案例:安徽省“十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一 安徽省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式
   二 “十五”综合交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三 “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重点
   四 “十五”综合交通发展主要政策和措施
 第六章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中的问题、结构与方法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中的规划问题
   一 规划的内容问题
   二 规划的层次问题
   三 规划的时间长短问题
   四 规划的目标问题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结构规划
   一 基础设施规划
   二 城镇体系规划
   三 区域环境控制与保护规划
   四 区域产业布局规划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法
   一 线性规划方法
   二 模糊线性规划
   三 多目标线性规划
   四 非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第七章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指标体系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指标体系设置
   一 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二 指标体系设置的国际国内基础
   三 指标体系的设置框架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方法
   一 指标体系的内容
   二 指标体系中指标代码及计算公式
   三 指标体系的权系数赋值方法
   四 几个重要规划指标的探讨
 第八章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发展趋向
  第一节 复合型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发展
   一 弹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二 多目标复合协调型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协调型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发展
   一 公效兼容型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二 效益型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三 应用导向型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第三篇 区域发展战略机制与决策实施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在机制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嬗变
   一 区域发展战略的定义及分类
   二 区域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
   三 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构成
   一 战略目标
   二 战略重点
   三 战略定位
   四 战略方针
   五 战略部署
   六 战略措施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生成思路及内容特点
   一 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生成思路
   二 区域发展战略内容的特点
  第四节 影响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因素
   一 区位因素
   二 科学技术
   三 自然资源
   四 文化资源
   五 政治因素
  第五节 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战略与子战略
   一 总体战略与子战略的划分
   二 总体战略与子战略的特征
   三 总体战略与子战略的辩证关系
 第十章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意义及依据的原则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的意义
   一 战略指导的依据
   二 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 利于监督和管理
   四 利于经济优势的发挥
   五 利于规避市场失效
   六 针对性强可行性高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依据的原则
   一 理论内涵
   二 遵循的原则
 第十一章 区域发展战略决策
  第一节 区域系统分析
   一 区域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 区域系统分析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制定
   一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表达的基本要求
   二 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体系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与选择
   一 区域发展战略决策方法
   二 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一般过程
   三 我国目前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 可供选择的区域发展战略的介绍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决策误区
   一 主要影响因素
   二 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常见误区
 第十二章 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第一节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一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
   二 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
   三 跨世纪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理论模式
   一 区域发展战略的类型
   二 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理论模式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步骤与措施
   一 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步骤
   二 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措施
 第十三章 区域发展战略案例
案例一 西部大开发与陕西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二 全球化背景下的湛江市域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三 大西南出海通道(广西段)区域发展战略构想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