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科技价值论

科技价值论

科技价值论

定 价:¥20.00

作 者: 郑文范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学术

ISBN: 9787810545013 出版时间: 2004-12-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16开 页数: 145 字数:  

内容简介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但因其建立在机器大工业时代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必然不可能充分反映科技进步在商品的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在当前新的历史形势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待于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按照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要求,发展了的劳动价值论应该是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并且是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就为依据,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与邓小平的科技第一生产力论的统一。《科技价值论》主要从价值体、价值量和价值形式等方面分析科技发展对劳动价值论的影响和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一、关于价值体的分析;二、关于价值量的分析;三、关于价值形式的分析;四、对西方经济学家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作者简介

  郑文范,汉族,山东省德平县人,1949年7月生。1985年12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社会科学系,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并获科技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6月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参与和主持国家、省市重大软科学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技术经济学教程》,《科技统计学》专著两部,参编10余部。讲授科学技术学,技术经济等10余门课程。1998年被评为东北大学优秀教师。现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行政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沈阳市国际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科技统计中心顾问等职。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1.2.1 关于价值体的分析
1.2.2 关于价值量的分析
1.2.3 关于价值形式的分析
1.3 新技术革命与劳动价值论的新问题
1.3.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论体系内部的问题
1.3.2 价值理论和实践的矛盾
1.3.3 价值理论创新的一些思路
第二章 科技进步和价值体的形成
2.1 形成价值体的条件
2.2 科技劳动形成价值体
2.2.1 科技劳动是人类劳动的一种形式
2.2.2 科技劳动的目的性——改变商品的自然与属性为使用价值
2.3 科技劳动的凝结方式——象化凝结
2.3.1 学习转化——通过人力资本对无形价值的吸收
2.3.2 有形转化——通过有形资产对无形价值的吸收
2.3.3 无形转化——通过无形资产对无形价值的吸收
2.4 无形价值体理论的应用——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分析
第三章 科技进步和价值量的决定
3.1 劳动力价值度量
3.1.1 以消耗时间的形式来度量劳动量
3.1.2 投入通约性
3.1.3 产出通约性
3.2 物化资本吸收无形价值度量
3.2.1 劳动生产力和价值量决定的关系
3.2.2 转形问题分析
3.3 无形资产吸收的无形价值度量
3.3.1 技术类的无形资产对无形价值吸收的度量
3.3.2 协作吸收的无形价值度量
3.3.3 商品交换吸收的无形价值度量
3.3.4 分工吸收的无形价值度量
3.3.5 制度类的无形资产对无形价值吸收的度量——制度收益和成本分析
3.4 衡量经济增第中技术进步作用的指标分析
3.4.1 问题的提出
3.4.2 统计分析的方法
3.4.3 生产函数法
第四章 科技进步和价值形式的新发展
4.1 价值的生成转移
4.1.1 科技成果创建阶段的价值形式分析
4.1.2 科技成果成长阶段的价值形式分析
4.1.3 科技成果扩展阶段的价值形式分析
4.1.4 科技成果成熟阶段的价值形式分析
4.2 价值的扩散转移和追赶陷阱分析
4.2.1 价值的扩散转移及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
4.2.2 追赶陷阱问题分析
4.3 价值的现实转移和泡沫经济分析
4.3.1 价值的现实转移和经济的虚拟化
4.3.2 价值的现实转移和泡沫经济分析
4.3.3 泡沫经济危机处理
第五章 对西方经济学家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5.1 配第的价值论
5.2 重农学派的价值论
5.3 斯密的价值论
5.4 李嘉图的价值论
5.5 萨伊的价值理论
5.6 詹姆斯·穆勒的价值论
5.7 麦克库洛赫的价值论
5.8 凯里的价值论
5.9 罗雪尔的价值论
5.10 熊彼特的价值论
5.11 马克卢普的价值论
5.12 奈特的价值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