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改编自笔者的博士论文。全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新区域主义,另一条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本书从新区域主义概念切入,在系统梳理和评析国内外有关新区域主义各种理论的基础上,沿着这条主线转入对东亚新区域主义的研究,在分析和描述东亚新区域主义历史沿革及特点的过程中,对东亚新区域主义的特殊性作了阐述。然后,笔锋一转开始了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分析。论文以实证的方式,从贸易、直接投资与金融的视角分析了市场驱动下的东亚经济体的一体化。两条主线相互映照:第一条主线强调的主题是制度安排,即区域主义(regionalism);第二条主线着重点则放在市场推动的区域化上(regionalization)。两条主线还相互支持:区域主义通常需要区域化支撑,而区域化则表明区域主义的必要性。沿两条主线进行研究和梳理,是为了提出中国区域主义的战略思路和策略。由此,两条主线在本书的末尾实现了合拢。本书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在界定区域主义概念的基础上,全面介绍和评述了新区域主义的各种观点,然后转入对新区域主义特点的分析,在本章的最后分析区域主义与多边机制的关系。第二章从提出东亚区域主义形成的原因切入,接着分析东亚区域主义的特点,并对东亚区域主义的前景提出分析性看法。最后,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展开了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第三章从贸易和直接投资的维度分析了东亚经济体在市场驱动的情形下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相互依赖性,指出了东亚背景下贸易与直接投资相互促动的特征。第四章是第三章的延续和深化。本章通过区域内零部件贸易数据,说明了东亚经济体新的分工形式(沿产品价值链的分工)的存在及重要性,新分工形式下形成的生产网络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东亚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本章以数据说明了中国在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并从理论角度提出了改进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策略。第五章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对东亚区域内资金流动分析、东亚经济体股票市场的相关分析,说明东亚经济体在金融领域的一体化程度和相互依赖性。第二部分,分析了东亚区域主义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前景。第六章首先通过对东亚区域主义历史进程的描述,指出了中国对推进东亚区域主义的贡献。接着,以历史经验和理论逻辑为依据,提出了中国区域主义策略。在以上论述中,本书提出了以下观点和基本结论。(1)新区域主义理论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仍处在完善之中。具体地说,所谓新区域主义理论,实际上是西方经济学家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欧美出现的区域主义新特征从不同维度提出的解释和分析。(2)欧美学者提出的新区域主义观点不能全部解释东亚新区域主义现象。由于东亚的特殊性,东亚新区域主义具有一定的实用主义倾向。可以这样归纳欧美和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差别:欧美新区域主义是规则引导的(即“小国”向“大国”的规则靠拢),而东亚新区域主义则以问题导向为主。问题导向指的是东亚新区域主义主要以解决区内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主,东亚经济体在区域认同上逊于其他地区。(3)由于东亚经济体的高度异质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潜力受到了限制。(4)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东亚的贸易和投资一体化程度较高,但仍与美国、欧洲存在着密切的贸易联系,并接受了来自两地的大量投资。就东亚而言,贸易和投资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5)由于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差异性较大,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东亚经济体逐渐形成了以生产工序分工为主的区域生产结构。中国在这一新的区域分工体系中起了重大作用。(6)东亚经济体在建立浅层次的金融政策协调及紧急救助机制方面已有一定的进展,在建立区域性债券市场方面也迈出了一小步,但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如汇率合作)殊为不易。(7)进入21世纪中国显然加快了区域合作的步伐。中国在实施区域主义战略的进程中,应考量安全、政治、经济等因素,谨慎选择合作伙伴,详细协商协议细节,正确取舍各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