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人叫“名家”。这类人被石滋宜、魏杰、王建、曾湘泉、刘光溪、王石、陈汉元、江小娟们翩若惊鸿的丰采神韵给出注解。看还是听?好评如潮还是总有遗憾?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以独思、以智思、以慎思,也以由深邃撑起的幽默,让一个个名至实归的真正名家构筑着不知边界何在的“系列”;同时,还育就一批“痴听”——常不问下一讲是谁到点就来。讲座能办到这般景象,就算是有点景象了。关键还是名家品牌。胡雪岩说过:花花轿子人抬人。名家要抬吗?曾经被抬,却无需该系列代去抬。对于他们,每一场演讲总能收到主持人或热心听从的若干声“谢谢”,但最为受益的还是讲座——借名家品牌来加速自身的品牌化。想想那北京人艺,颇具衣袂飘飘、御风而行之号召,盛名不衰久矣,走的就是高端品牌之道。倘无“郭老曹”,不沦为二流三流才怪哩!2003年9月23日,还是晚间7:30至9:30,恰逢第五十讲、两周年。秋色渐浓哦!该是酡红如醉、金黄如蝶的,尽在当晚著名风险投资理论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的专题演讲中体现得洋洋洒洒、意味深长。想来名家们定是清秋之使者,要不,这么一个系列讲座何以在两年前不经意间竟选定了这么一个日子、这么一个万千植物们酣畅淋漓的狂欢季节正式开办?!且看那秋之风轻轻切切而清爽可听,秋之色和谐强国富民而苍润丰厚;虽偶有落叶飞花迎头拍舞,也片片尽含旋动的热情!即便是幽香暗溢略觉藩缚,也终究不失为气定神闲、宏博襟怀。据说,前些时候举办了一个“中国当代文学西湖论坛”,一些作家大声疾呼,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最缺乏的就是思想力量”。在他们看来,如果作家的思想不能超越普通读者具有穿越当代生活和历史的力量,那么其作品就无从震撼读者。因此,应该有更多的作家和作品进入生命体验的层次。所言极是!然而,缺乏思想力量的岂止文学界!中国有13亿人口,双肩托着的头脑最多稀之缺也!比如企业界,普遍迷失着对人生、对生活的谦逊之心和耐烦之心,使很多人看不清时代之命脉,看不清市场和企业深处的内在机理,看不清财富的文明价值,也就不可能成为像亨利 韦尔奇那样的管理思想家,产生震撼力与影响力。看来,真该建议作家们来此察访,纵令并非是“掞藻多姿,繁笔足媚”的文采飞扬,也毕竟有“磐石入定,仰之弥高”之气慨,一片泓亮,一片清光,史载千年,鸣论万章。高天厚土间那原本不该稀缺的,终于不稀缺。何况,讲座的幅度也如此宽广,以致不必去在乎能否听得懂周光召先生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原理阐释、熊光楷上将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条分缕析……能够直面他们,难道还不够幸运吗?其不慕纷华的从容、云烟奔流般的流畅谈吐、踔厉风发的浓厚学养,乃至沧桑人生的澄明心镜,怕是心根混杂者难入其道的。这是第四本《星星点点》,随后从系列讲座中精心选辑的首部音像出版物亦很快面世。泉石啸傲、深穆雅致、和风飘洒、细雨轻灵……一洗浮华躁戾之气,澌澌然、沉甸甸,说最是极致之绚烂,说好一副秋色图令人迷看,都不失恰当。然而,是否还当说:“一缕烟雨明如画,十亩桑田谁并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