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我断章取义。取其“会思想”三字来鞭策自己。警示自己。不为别的,只为我是教师,是一个多年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以下就是我的一点浅显思考。达不到“思想”的高度,而其中的思考却是真实的。近年来。高考考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定势,却是一个趋势。话题作文有它明显的优势。既能比较有效的防止考生抄袭和宿构。又让考生在“镣铐”加身的情况下有比较大的自由“舞动”空间。近年备受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以话题命题的考查方式。却给广大教师和考生带来难度。教师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训练系列,只好抓住一个好的话题就布置写作任务。然后作一点讲评,随意性极大;学生方面·面对的是浩瀚无边的话题之海。圆睁双眼。依旧望不到边。只好在话题的海洋中任意浮沉·稍不留意,碰到平时没有见过的思维性很强的话题。就容易被这个巨浪打倒。2003年全国卷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思维的难度稍大,相当数量的考生就被打倒。抓不到救生圈。就只有上气不接下气的份儿了。这样看来-随意性的训练指导和写作实践,是高耗费低效率的。必须改变。但怎样改变呢?笔者想·遵循话题作文自身的特点,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由表及里。拾级而上,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以思维训练为一根红线贯穿训练始终。就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随意和无序。也避免了面对话题海洋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茫然和彷徨。思维是抽出了具体内容后的筋脉和骨架,抓住了思维。也就抓住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