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1.1白垩系一第三系地层与旋回特征
1.1.1泰州组(K2f)
1.1.2阜宁组(ELf)
1.1.3戴南组(E2d)
1.1.4三垛组(E2s)
1.1.5盐城组(Ny)
1.1.6白垩系一第三系火山岩夹层地质特征
1.2盆内构造单元划分与盆地构造演化
1.2.1盆内构造单元的划分
1.2.2盆地构造演化
1.3苏北盆地泰州组一三垛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1.3.1层序划分与组段、砂层组界线划分对比
1.3.2沉积特征
2 区域层序地层学研究
2.1陆相层序地层学应用与研究
2.1.1当前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学派
2.1.2陆相层序地层发育的主要特点
2.1.3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沉积中的应用
2.2苏北盆地层序划分标志与层序地层框架
2.2.1层序级别的划分
2.2.2层序边界的识别
2.2.3层序地层框架建立
2.3苏北盆地层序的基本特征
2.3.1层序类型与特征
2.3.2湖平面升降和体系域类型
2.3.3层序与准层序组
2.4苏北盆地层序地层模式
2.4.1断-坳型盆地层序模式
2.4.2断陷型盆地层序地层模式
2.4.3闭流湖盆层序地层模式
3 高邮凹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3.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与特点
3.1.1高分辨率旋回层序地层原理
3.1.2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
3.1.3沉积基准面旋回
3.1.4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的体积分配
3.1.5相分异作用
3.2泰州组基准面旋回分析
3.2.1泰州组基准面旋回划分
3.2.2泰州组基准面旋回的特点
3.3阜宁组基准面旋回分析
3.3.1阜一段基准面旋回分析
3.3.2阜二段基准面旋回分析
3.3.3阜三段基准面旋回分析
3.3.4阜四段基准面旋回分析
3.4戴南组基准面旋回分析
3.4.1戴一段基准面旋回分析
3.4.2戴二段基准面旋回分析
3.5三垛组基准面旋回分析
3.5.1垛一段基准面旋回分析
3.5.2垛二段基准面旋回分析
4 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
4.1盆地古环境特征
4.1.1有关遭受海侵的证据
4.1.2海侵发生时的古构造背景与海侵方向推断
4.1.3海侵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4.2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
4.2.1冲积扇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类型
4.2.2河流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
4.2.3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
4.2.4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类型
4.2.5近岸水下冲积扇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
4.2.6湖泊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
4.2.7盐湖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
4.2.8浊积沉积体系及其成因相类型
5 不同成因储层砂体鉴别标志与内部构成
5.1不同成因类型储层砂体鉴别标志
5.1.1突出生成与发育模式的研究
5.1.2重视垂向序列的研究
5.1.3引用不同砂体粒度参数的研究
5.1.4加强测井相的分析
5.2储层砂体内部构成单元分析
5.2.1储层岩石相划分依据与原则
5.2.2具体储层岩石相划分及意义
6 苏北盆地K2t—E2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演化
6.1泰州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演化
6.1.1泰州期古地理特征
6.1.2泰州期的古气候
6.1.3泰州组沉积体系发育与展布
6.2阜宁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演化
6.2.1阜宁期古地理特征
6.2.2阜宁期的古气候
6.2.3阜宁组沉积体系发育与展布
6.3戴南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演化
6.3.1戴南期古地理特征
6.3.2戴南期的古气候
6.3.3戴南组沉积体系发育与展布
6.4三垛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演化
6.4.1三垛期古地理特征
6.4.2三垛期的古气候
6.4.3三垛组沉积体系发育与展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