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两篇,第一篇思考题、作业题(包括绪论、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水闸、河岸溢洪道、水工隧洞与涵管、渠道与渠系建筑物、水利枢纽布置等);第二篇设计示例,具体、系统地介绍了岩基上重力坝枢纽、拱坝枢纽、士石坝枢纽、水闸枢纽、肋拱渡槽的设计步骤与方法。本书主要作为中专《水工建筑物》课程的配套读物,也可供从事中小型水工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片断:第一章岩基上的重力坝一、思考题1.重力坝的工作特点是什么?2.作用在重力坝上的主要荷载有哪些?如何计算?3.扬压力对重力坝有何影响?降低扬压力的措施有哪些?4.为什么要进行荷载组合?5.抗滑稳定计算中抗剪断强度公式与抗剪强度公式有何不同?增强坝体抗滑稳定的工程措施有哪些?6.重力坝应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应力控制指标?有哪些计算公式?7.如何拟定挡水坝的基本剖面形状和尺寸?其主要依据是什么?8.如何拟定溢流坝的剖面?常采用哪些消能型式?各种消能型式的适用条件如何?9.溢流坝泄水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10.深式泄水孔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在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1.重力坝为什么要进行分缝?12.重力坝设置廊道的目的是什么?布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3.重力坝对地基有何要求?14.浆砌石重力坝坝体防渗有哪些方式?15.其它类型的重力坝有哪些特点?其适用条件如何?二、作业题1.如图11-1分别在无排水孔和有排水孔情况下计算坝底扬压力。2.某山区混凝土重力坝为Ⅳ级建筑物,挡水坝河床坝段如图1-1-2。(1)基本资料:1)多年平均最大风速υ=16m/s,吹程D=1.5km。2)校核洪水位229.0m,正常高水位227.0m,淤沙高程204.0m,泥沙浮窖重γm=7kN/m3,内摩擦角φ=18°。3)混凝士容重八=24kN/m3。4)坝基岩石f=1.0,c=0.9MPa。(2)计算要求:1)坝顶高程(若设防浪墙,求坝顶和墙顶高程)。2)汁算作用于重力坝上的各种荷载(见表1-1-1)。3)验算在正常高水位下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本书前言前言本书是根据1989年中等专业学校“水工建筑物课程组”会议决定,报水利部中专教学研究会批准编写的。该书为中专《水工建筑物》的辅助教材,在章、节及内容方面互相配合,紧密联系。编写时是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水利工程三个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的。并可供水利经济管理、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两个专业教学参考。本书以中小型水利工程为主,力求实用,并考虑了本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为思考题、作业题,以启发学生在学习水工建筑物时结合实践,进行深入思考;较大的作业题可做为综合练习及课程设计时的参考题。第二篇是设计示例,篇幅较大,主要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同时,可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另外,也可供从事水工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在设计示例中,取材于工程的实例,按照分析问题的规律和实际工程的设计步骤,遵照设计规范,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方法。本书的编审工作是在水工建筑物课程组的主持、组织下进行的。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广西水电学校王世和(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篇第一章);福建水电学校连伟良(第一篇第二章、第六章隧洞部分,第二篇第二章);山西水利学校王自忠(第一篇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涵管部分,第二篇第三章);扬州水电专科学校严文群(第一篇第四章,第二篇第四章);陕西水利学校杨树宽(第一篇绪论、第七章、第八章,第二篇第五章)。全书由杨树宽主编,长江水电学校于文涓主审。在编写工作中,陕西石头河水库东干渠工程指挥部,广西水电设计院,西北农业大学等单位提供了部分资料。西北农业大学于志秋,陕西水利学校李序量、张农生,吉崑岗,史康立等老师大力协助。在审稿工作中,长江水电学校熊宜福、农大观、社聚国、虢春和、任重阳等老师参加了审稿。另外,水工建筑物课程组及各兄弟学校的水工老师,通过各种会议形式,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谨致谢意。最后,我们恳切地希望广大师生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编者199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