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荪,1935年生于浙江杭州,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现任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家政府津贴。 毕业后即分配到西北石油地质局、玉门矿务局,并于1956年6月至1958年3月赴罗马尼亚钻井采油院进修。1961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1978-1986年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曾兼任采油总工程师。1986—1990年任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1990年曾任中国石油学会第三届理事,中国石油工程学会副主任,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1998年至今任现职。 “大庆油田高产稳产注水技术”(主要参加者)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获“六五”科技攻关奖,并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 1982年在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发表《大庆油田注水开发》论文。编著有《油田分层开采》、《采油地质工程》、《罗马尼亚油井增产》、《国外砂岩油田开发》、《论陆相油田开发》等书,并参与编写《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隋新光,1964年生于吉林省扶余县,1986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一厂总地质师,曾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从事油田开发研究工作近20年,参加和主持了大庆油田主要地区的储量测算、油田开发(试验)方案编制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工作。其中“喇萨杏油田可采储量标定报告”、“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水驱挖潜技术研究”、“聚合物驱前深度调剖技术的研究”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奖。曾参与编著《罗马仟金油田地质开发与开采》《采油地质工程(第二版)》、《油田开发规划方案编制方法》、《大庆油田十大现场实验》等专业著作,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过《大庆油田首次聚合物驱油工业性试验方案设计与实施》、《一种新的油藏表征技术——北一区断东西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北一区断西三元复合驱若干问题的认识》、《喇、萨、杏油田注采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可采储量,提高地下石油资源利用率》等多篇学术论文。工作期间先后被评为大庆市二次创业青年带头人、青年岗位能手,大庆石油管理局十佳青年;2003年被授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