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世飘零的孤苦少年,为避日寇的铁蹄,从江南流落到四川大后方。幸运的是,他进入了后来被称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为逃难儿童创办的"育才学校"。在这里他不仅找到了家,而且还找到了友情.找到了理想,受到了良好教育,培养了艺术才能。作者写出了自己在育才学校.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驻地的学习和生活,写了与一大批师友及职业革命家的过从,表达了一个向往进步、向往延安、向往"鲁艺"的青年在抗战大后方动荡不安,却又充满了浪漫和激情的生活。 作者在抗战胜利后参加了旧政协会议期间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并最终成为期望已久的"鲁艺"--华北"联大"美术系学生,在经过土改与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后进入了新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执教,五十年代留学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成为著名版画艺术家。 作者个人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此后他还经历了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有的起起落落,他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所思、自己的创作经历.自己的家庭子女、自己的缺失和创伤,展示了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