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案残影》从策划到正式出版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虽说当时提出的策划方案是“无心插柳”,但为其“柳枝成荫”却花费不少的心血,真正体味到一本书的出版是历尽艰辛。我们常常面对着浩瀚书海,感叹现实读书的功利与茫然,而自己要做的只能是躬身兰台,沉下心思,认认真真地笔耕一页页泛黄的记忆,尝试用一种新的题材、新的叙史方式结构一种全新的文本,将历史真实捧献在读者面前。的确,在文本的选择上,这本小书只是一次投石问路。2004年秋,时逢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先生来青讲学,逢此良机将这种解读历史的尝试及存在的困惑,向这位曾经在档案界工作过的前辈讨教。他在看过《旧案残影》的编辑大纲和部分样稿之后,认为“这些书很好.比起一般的虚构作品,要有意义得多,希望能认真做下去”。当时《旧案残影》的运作正处于最为艰苦的阶段,张炜先生的鼓励令人感动,增强了把这本书做下去的勇气和自信。《旧案残影》付梓之际,感谢张炜先生的鼓励,感谢高小岩老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也感谢各位特邀作者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旧案残影》作为追寻岛城历史记忆、解读青岛历史风情的创新之作,希望能为读者增添一些读史的愉悅,也为青岛的人文“大厦”添加一块小小的砖瓦。